一个男人最掉价的行为?我认为没有。
因为任何一种评论说实话都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因为题主问的是“男人”,又是“最掉价”,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有了潜在的道德标准,于是乎,“最掉价”简言之就是最不合乎标准的行为,被大家当成了“最掉价的行为”。
那么,“不掉价的行为”又是什么?能做到“行为不掉价”,那么就是事实不掉价吗?!
如此一来,一个“女人”“最掉价的行为”又是什么呢?
反过来再想,是不是一个“男人最掉价的行为”正应该从女人的角度来评判呢?正如同女人的行为最敏锐、最尖刻、最深邃的评价恰恰在男人眼里一样。
这样一来,这个问题便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什么意义呢?就是男女之间的道德绑架与性别战争!
我们可以说,胆小如鼠的男人是掉价的,因为他没有勇气前来担当;也可以说口出狂言的男人是掉价的,因为他的狂言最终没能够及时兑现;当然也能说猥琐的、龌龊的男人是掉价的,因为他们不能够光明磊落,更不能够拿得起来放得下!
小气的男人是掉价的,犹豫的男人是掉价的,怂包的男人是掉价的,不敢作敢为的男人是掉价的,没格局的男人是掉价的!
所以,想说你“掉价”,不掉都难。因为你不符合了我们女性心中的价值,所以掉价!
如果,猥琐的男人是善良呢?小气的男人是节俭呢?犹豫的男人是深思熟虑呢?没有激情的男人是心态平和呢?不敢担当的男人是量力而行呢?格局小的男人是忠守自己小家庭呢?
这又当如何衡量和评价?!
这后面有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再后面却是女人对男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范式”在作怪。
男人应当是怎样的?好男人又应当如何?
于是,男人对男人的评价难免会偏颇与极端,女人呢?其实早在历朝历代对男人就有了坚定而清晰的构思模型。
男人应当坚强,身体可小,意志却不能软弱!
男人必须勇敢,胆怯是被视为“娘儿们”的事儿。
男人不论怎样都应该担当,在内担当好儿子,好哥哥,好丈夫,好兄弟、好父亲。在外呢,更应当是个好同志、好朋友、好学生、好员工、好领导、好公民!
所以,男人的肩膀是硬的,目光是敏锐的,意志是坚强的,更应该是光明磊落的。
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男人的模型和要求,反之,就不是好男人,做出了与此相反的行为,就是“掉价”!!!
人类性别的战争从未消停过,这是自打人类有史以来就展开的旷日持久又永远不见落幕的战争。人类的两性之间,面对大自然严酷和肆虐的一面,我们是团结一致的,我们是报团取暖的。而关起门来面对自己的另一个对立的性别呢?我们却从未和缓过任何一次战争。
从母系社会时期,到父系社会时期,从封建社会的三妻四妾盛行,到今天的一夫一妻时代,男与女、夫与妻始终在较劲儿。为什么?其实就是在默默地争夺着社会的主导权,争夺着性别的发言权。
所以,评判一个男人如何才能不掉价,颇有请君入瓮的感觉。订立个道德标准,再拿此来约束你的行为,合格了,表扬之,赞美之,要求全社会男性恪守。不合格,群起攻之,道德谴之,使他惭愧,使他负罪,使他没有存在感,叫他为身为男性而深感耻辱!
这就是性别标准的潜台词。
时至今日,男性“不掉价”,更有了历史的必然和社会的要求。
前段时间一次打车和司机师傅偶然聊起此事。他很是为男同胞鸣不平,他讲到,即使在他们县城的农村里,女方谈婚论嫁时,对对方的最低要求便是有新房子,有新车,有十八万彩礼。最起码得在县城里买套新房。
且不管两个人婚后是干什么工作,即使回村里种地,也得县城有房、出门有车。
可以说,男性走到现在,实实在在不好过。因为从经济价值规律而言,物以稀为贵始终在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女性确实属于稀有地位,尤其是现今的中国单身女性。
既然男女要结合,既然女性数量少。那么作为男性,只有越“不掉价”才有可能越不被社会淘汰,不被婚姻排斥。
所以,这个社会几乎可以说是女性说了算的。社会对于男性的严苛要求远比女性多得多。而并非是女性主动地对男性的要求抬高了。
男性要想“不掉价”,就得往各种道德标准里面使劲儿钻。并且得迎合社会风尚的方式,比如,努力赚钱,努力照顾好女人。尤其那些尚未婚姻的二三十岁的男性,任重而道远看呀。不使自己更加有价值,那是不会被哪个女性能够看得上的。
还有一种笼统的说法,男性最不掉价的行为,就是拥有多多的金钱。潜台词仿佛又成了:除了很有钱就“不掉价”,再没有“更掉价”的行为了。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