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潭聊志四四:诗情梦鱼潭】
2017年7月20日凌晨2:33,我至“梦鱼潭”发贴《在“临邛朗读者沙龙”杨然诗歌专场朗诵会上的发言》,并对朗诵会做出了“很好的活动,很沙龙”评价,开始了新的一天。
朗诵会送我的花,培培说:“是百合花,闻起来很香”。是的,很香。喜欢之际,拍了张照片,发到群里:“鲜花一束,带回冉义,闻花惹酒,鱼潭入梦”。
早晨,丽琴一声“早上好!”带来了“梦鱼潭”的第一缕曙光,发贴:“早上醒来,脑子里不由自主浮现出昨晚朗读者们倾情诵读的身影,和他们用声音演绎出来的流动画面:《在春天,我把眼睛画在风筝上》、《临邛伊梦》、《下午是美丽的》、《你以为你还能找到那所老房子》、《家园》、《遥远的约会》……感谢诗人为朗读者创造了这样的可能:通过诵读,重新发现生活,重新发现自己……感谢梦鱼潭的兄长、师友们光临朗诵会,见证了中国诗歌百年之际,在临邛古城的7月,诗人与朗读者共同创造的美好、感动,以及触动心灵的愉悦……致敬!”
崃岭鹤影跟帖:“谢谢朗读者沙龙、谢谢杨然、丽琴老师,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回味无穷的难忘的美好的夜晚。”
随后,他把目光甩向了那张百合花与酒柜合影的照片:“杨然老师的好酒还多喃”,显然引起了格外关注:“透明玻璃瓶装的酒,好像要避光保存。不然的话,时间长了可能要变味。”呵,这里莫惹他,闪了。
随即,詹义君贴出“临邛朗读者沙龙/群聊人数超过100人/只可能通过邀请进入群聊”图片,标志着沙龙的发展与壮大。
早上8:48,陈炜开启了“梦鱼潭”诗话匣子:“光头杨把他自己头上每一根头发都变成了诗歌”。这是个信号。电视上的“光头强”早已深入儿童观众心窝,所以崃岭鹤影心领神会,咯咯咯笑将起来,转向陈炜:“你也把自己的一小半头发变成了诗歌”,没等陈炜反应过来,他又补了一枪:“变成了二条”,又把陈炜推向了“成麻文化”,他是快乐“疯了”。
依窗望月眼睛盯在“二条”,话却说在“朗诵”:“善兵,还在兴奋哦。你昨晚的朗诵确实不错!”夸奖使仙鹤更乐:“昨晚又增长知识了。我昨晚的朗诵归功于丽琴老师。请听原版”,他贴出《垂钓者》朗诵版,“我请丽琴老师录了个范本。就跟学唱歌一样”,他自是嘿嘿不提。
依窗望月也在嘿嘿:“我在去大邑的车上,聆听善兵充满激情的声音《垂钓者》”,仙鹤神眼一亮:“这个办法如何?”自然获得灰灰“好、好、好”赞扬。这是“丽琴的范本”带来的美感,引得他们其乐陶陶。
仙鹤感慨:“那诗歌名篇,读的人太多,大众都听专业人士读过。所以普通人朗读得再好,都难以超越”,他摇了摇头,“有比较”。并把话题转向詹义君:“不知义君兄的诗用哪种语境朗读比较好?我想,一定是邛崃话”,“我试过,邛崃话用书面语言说,然后再说得慢一点,吐字清楚点,北方人,南方人都听得懂”。如是,真好。
随之,他贴出了一张6年前在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书海圣殿》诗歌朗诵会上,“杨然用成都话朗诵海地诗人加里.科朗《词语》时的照片”,他在为他的“双语朗诵”提供“惺惺惜惺惺”的证据,“绝滑绝滑”的。
上午10:41,陈炜在群里贴出了他的诗作《光头杨然》的图片,我前面说过,这是这次朗诵会的“意外收获”。欢乐的梦鱼潭,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朗诵会的欢乐还在继续,陈炜的新作又引发出新的欢乐,我将在另一篇随笔中继续去记载它们。
7月20日下午,丽琴在“梦鱼潭”发贴,转发了寇红的感言,令我再次回朗诵会场,重温那美妙的诗歌之夜,艺术之夜,真美。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对这次朗诵会,永远充满无尽的感激。谢谢大家!
杨然2017年7月22日记于义渡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