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方开“二月花”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听课感想
今天去欢口初中参加了《海底两万里》的专题研究和探索,一共听了三节课。第一节顾老师的课,从上课的整个流程来看,顾老师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可圈可点。我也不禁羡慕起这个班的教师来。可再羡慕也终究是人家的。可在啧啧称赞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一些不和谐,一时心下茫然。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群幼苗被网网住,却在竭力成长的样子。我忽然知道了我内心的迷惑是什么了?顾老师的这节课可圈可点的很多比如:教态自然,教学设计贴合学生的实际等等,可是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生长”空间。
顾老师在尼摩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探究上值得商榷,顾老师首先让学生回答了尼摩船长的人物性格特点,然后PPT出示了一系列尼摩船长性格特点的词组。接着让学生再从书中找出相关情节。显然顾老师对学生的能力是不放心的,或者说这班上课的学生是她不够熟悉的。但是从整节课的过程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甚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惊喜。可是顾老师这样的设计让整个环节支离破碎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框架了施展不开手脚。我认为这几个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我读了《海底两万里》的第 第 章 情节,感受到了
的尼摩船长。这样的设计就会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这时候我又想起了师父说的一句话: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让学生去配合去表演。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更多的关心是自己的教而非学生的学,所以大部分人的时候学生学的毫无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还关注了一个用语:关注与分析。顾老师今天的这节课使用分析的频率远远大于使用关注。从这两个词用在语文上的意义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可是我认为关注比分析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分析则显得过于僵硬,更像要把作品分解的支离破碎似的。所以我认为在语文的课堂上我们不妨多一些关注学生,少一些分析。
第二节课是张老师上的一节《海底两万里》的导读,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完全的套用了徐杰老师在江苏名师课堂上的设计,其实套用无可厚非,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精力去仔细地研究每一节课,可是搬来是不是应该本土化。就像肯德基来到中国就进行了许多本土化的改良,而麦当劳则坚持者他固有的风格,所以市场给出了答案肯德基在中国远远比麦当劳受欢迎。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借鉴名师的教学案例时一定要进行改良。否则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怎样的教学设计,我们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否则整个课堂就是无效的。
第三节课是陈老师的一节课,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出现了许多题,由于我没有认真听所以不便评价,只是最后的拖堂让我印象深刻,整整二十分钟,在我看来,这样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临场应变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这是我听三节课的感受,当然他们各有优点,可是教研活动不是大唱赞歌而是找出缺点,这样才是真的教研。如果我们只沉浸在自我陶醉中教研又有何意义?唯有解落这教学中的“三秋叶”,方能开那“二月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