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处于一种疲沓状态,提不起码字的兴致来。
就在上周,呕心沥血拼凑了两篇文字,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和情感,打算拿去给现实检验,却又被现实打脸,被打脸后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进而导致了懒癌发作,一连几天都无精打采。
冷静下来,仔细研读自己的文字,虽然颇多情感的投入,确实缺乏细节的描写,为了逻辑的完整过多陈述了事实,却也忽略了读者的角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样的评价,是对完美的苛求,其实也背离了写作的初心。
相比其他的艺术形式,写作恐怕是最难的,文字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要投入情感,要讲求逻辑,还不能太自恋。
写作的初心,是让那些被防御掩盖的情感,重新浮出水面,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表达愤怒,抚慰伤口,接纳自我,当一个人能够越来越多的与真实的情感待在一起,就最大限度的掌握了当下的力量。
体验师说过,我的自恋修通的不够,原因非常俗套,父母几乎没有言语上的奖励,事情做对了是应该的,做不对就要接受惩罚。也深挖过潜意识,知道自己有点理想主义,追求完美,总是在群体中挑战权威,从外部世界寻求证明,某种程度上,不断的追求成长,这也算是内在的动力。
现实检验的目的是满足自恋,对我来说,满足自恋也是一种修通情感。
成长,学会了去整体的去看一个人,辩证地去看一件事,受挫的时候,慢慢能够生成自愈力,委屈的时候,看到事情的真相,到底发生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每件事,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与对错,评价,只是他人基于自己的经验,蒙蔽于自己的自恋,发出来的投射。文章写的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它紧贴自己的感受,帮助冰封的情感消融流动,就是完美的。
乔乔看出了我的失落,从9岁女儿那里拿来了这本漫画书,“我不是完美小孩”,这本书真的好完美,它在完美的时间来到我身边,它完美的阐释了完美的不存在,那个只有9岁的郝完美,给这个内在的小孩上了完美的一课,不论去做什么,我原来可以做的不那么完美,而这是一个连9岁的小孩都明白的道理。
所有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你们都来看看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