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板疯了!”
今天,一个同事跑来跟我说:老板宁愿月薪2.5万请两个90后当兼职,也不愿意给老员工加薪来做同一个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公司在西北有一个开发项目。因为远程作业,外派的员工比本地薪资都会高一筹。公司已经派驻了一个团队在那边驻扎了几个月。最近,项目临近开盘,突然听说老板请了原来从公司出去创业的两位90后当兼职,周期3个月,月薪2万,每月还有额外1万的提成奖励。三个月,两人净赚15万。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落不到咱头上?
以我的了解,一般人不具备他俩的硬件条件来争取这个机会。
第一个条件:身心自由!
去年因为多种原因,两个90后选择了离开公司自己创业。有十个月,我们没有见到他们俩的身影。但是他们奋斗的故事,却在朋友圈内不断地呈现。短短十个月内,他们由完全不了解代购这个行业,创立代购品牌,到最终自己创业成功。目前,他俩的代购业务已经聘请了两位员工(一个兼职,月薪3000;一个全职,月薪6000),即便脱离了他俩,代购业务依然顺利进展。所以他们才能够抽身被公司再度聘用外派西北项目。
第二个条件:谈判资本!
这得还原一下90后女孩跟老板谈外派条件的场景。她说:目前我和男朋友在活动公司做兼职,每个月都能拿到月薪6000的工资,同时我们创业的代购项目每个月有7000-8000的纯利润,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的收入不低于3万。如果需要我放弃目前的收入,那么待遇必定要高于它,我们才会选择去。
看到了吗?你如果已经有这样的身价,才有谈高于此身价的资本。另外,他俩去年在公司的策划岗位上出色的办事能力也是老板提供这个机会的根本原因。
这件事特别触动我,两个90后小小年纪能身兼数职:在公司,他们是优秀的策划师;创业中,他们是代购品牌创始人和运营人;职场外,他们还兼顾了活动策划,且个个角色都演绎得风生水起。我这才惊觉,最近在网络中频频热传的斜杠青年正在秒杀职场老鸟们。
2
百度一下发现,斜杠一词来源于英语的“slash”,这个概念出自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玛西·埃尔博尔(Marci Alboher),意指多重职业。金伯利·帕尔默(Kimberly Palmer,以下简称KP)在《斜杠创业家》一书更是见证了斜杠创业的热潮兴起于整个国家的盛况。
作者KP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斜杠创业家,她毕业于阿默斯特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分别拥有历史专业的学士学位和历史专业的学士学位。她曾担任《美国新闻世界报道》资深编辑、阿尔法消费者博客博主、《创收一代》的作者,她还曾以亨利卢斯学者的身份为《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东京的《朝日新闻》撰稿。同时,她创立的“帕默尔规划小店“,被她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型团队。多亏了副业,她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在家里陪伴孩子和家人。
为什么斜杠创业一时声名鹊起?孕育它的环境可不那么令人欣喜。
在美国,21世纪初的那场危机到现在还在困扰许多美国人,对于美国中产阶级来说更是异常痛苦。2012年密歇根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官方调查发现,很少有人具备缓冲资金,仅1/4的美国人有足够的储蓄来支撑至少6个月的生活。
看到这儿,你肯定特别庆幸中国经济的一派大繁荣景象,以及中国国民天生爱存钱的本能,让自己的日子比美国人好过很多。可是,小时候我可以6毛钱买到一碗粉,此刻,6元钱我都买不到一份早餐填饱肚子。我们奋斗奔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口袋里的钱缩水的速度。
不仅如此,生活的贪食蛇永远在后面追赶,不放过每一个凡人。我大学的室友小隽刚刚二胎不久,倍感压力,她向我吐苦水:”现在想想,对于二胎,自己也没想清楚就这么生下来了。此刻,面对无人带娃的焦虑;老公想要辞职创业,家庭有一段时间将失去一半的经济支撑;俩娃每月的口粮;房贷、债务等多重压力,让我简直不敢直视明天。“她已经花了很多心思在寻找副业上面,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路。
3
好巧不巧,我把《斜杠创业家》这本书推荐给小隽可正是时候。《斜杠创业家》这本书第二章——做好总规划中,针对如何激发潜在的副业想法,有很好的指导。作者用十个问题帮我们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力所及。
(1)、你在空闲时间一半阅读什么或者在网页上浏览什么?
(2)、你跟朋友最常讨论什么?或通过邮件联系的主题是什么?
(3)、朋友和家人最可能在哪些事情上争取你的意见?
(4)、什么事能让你心生嫉妒并渴望自己也能从事这件事,是朋友的某些成就还是脸谱网的某些文章?
(5)、你最喜欢怎样帮助他人?
(6)、只有你能做成的事情有哪些?
(7)、你乐意免费提供哪些服务?
(8)、你认为的榜样人物是怎样找到自己新的收入来源的?
(9)、对你来说很简单,但对其他人会觉得难的事情是什么?
(10)、你最喜欢自己的全职工作中的哪一部分,并希望在这一部分上分配更多的时间。
小隽是个规划能力较弱的人。跟她在一起多年,我比较了解。她有多年的企业内刊编辑全程操作经验和能力,喜欢写影评,喜欢看电影、看书。我建议她不要放弃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写作和编辑功底,并鼓励她从坚持写书评、写影评开始,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并邀请她进入书评人的圈子。
4
《斜杠创业家》这本书最让我信服的是它对财务平衡的重视。在书中,作者金伯利·帕尔默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重点讲述了在做好本职工作仍感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开展副业最保险,也最经济有效的行动攻略。
攻略一:立足本职工作,寻找分支副业,最好能找到二者的共性,相辅相成地发展。
攻略二:找到副业的试验田,投石问路,不要一鼓作气地投入。
攻略三:在副业未成型之前,开启节约机制;在副业收入逐渐稳定后,学会花钱。
斜杠创业的经验,小隽的妹妹胖妞,反倒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我和小隽一起念大学的时候,胖妞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女孩。因为两姐妹关系比较好,小隽把她带到学校,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帮她在电脑培训学校报了平面设计师班,培养了一个生存技能。
毕业后一年,我和小隽在广州稳定了工作,胖妞也跟随着。她在一家公司做平面设计师多年,四五千的工资不算很高,但是对于一个连中专学历都没有的女孩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职业和收入。面对生存压力,胖妞会自己想办法。因为有设计的技术基础,她休息的时候尝试开网店,经历大概2年的摸索之后,网店的收益基本能够持续稳定在3000元/月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胖妞借了一部分首付,在广州的周边地区买了一套房,与小隽定居在了同一小区。
较长一段的时间里,小隽俩姐妹每天花三个小时左右来回倒腾在上班和下班的路上。我发现胖妞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遇到困境会求新求变。入住小区后,胖妞又开始着手摄影工作室的副业。刚开始,是和小隽一起,利用周末的时间,接单拍摄。大概一年左右,摄影业务量逐渐稳定,操作模式也渐渐成熟。之后,胖妞就全职在家专门从事摄影工作室的创业。这一系列的尝试,稳扎稳打,胖妞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斜杠青年,也成了我们圈子里的励志女孩。
5
像胖妞一样,通过斜杠身份她获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很多人也许会止步于副业转成自己全职事业的那一刹那。果真如此,那太可惜了。因为,此刻暂时的成功,仅仅是打造个人品牌的开始。
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要把自己的价值挖掘出来,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把它分享出去。在我看来,胖妞是一个冲破学历偏见,冲破性别偏见,冲破阶层偏见的一个斜杠创业典范。如果她懂得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自己一路奋斗的故事分享在互联网上,一定能激励很多如她一样平凡的女孩。
师北宸在行动派主办“太空仓”的演讲中分析了一个非常赞的观点:任何一份工作都有杆杠率。“随着服务的人数增多,你付出的劳动量、编辑成本没有降低,甚至越来越高,这其实是一个低工作杠杆率的事件。反之,随着你做事情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降低编辑成本,这就是一高工作杠杆率的事件。”
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输出过程中,也就是累积个人品牌跟随的一个过程。当个人的知名度提高后,会为事业发展开拓出更多的空间。当业务量提升后,可以将基础的业务外包,保留核心竞争力,并不断螺旋上升与迭代,形成他人无法超越的品牌个性、独特性。
在分享的过程中,人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被分享的人也能获得新的信息和新的洞见。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其实是对于自己、对于他人以及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个三赢的结果。所以,品牌的打造源于分享,也成与分享。
6
《斜杠创业家》全书前半部分重点分享了寻找副业的动因、背景,启动副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具备品牌意识的重要性。第四章至第八章,作者更多地分享怎样传播这份事业以及管理它。
第四章《结交朋友》,强调为自己的斜杠事业寻找到组织。因为,在共享经济时代,任何事情离不开社交网络,任何业务也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只有,通过共享、交互、迭代,才是保障自己建立的斜杠王国不断增强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第六章和第七章,作者分别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三个维度来解答面对斜杠事业节节攀升的过程中,如何进行个人管理和事业管理。这些内容,在许多专项的读物中都有提及。如果斜杠创业者们已经将事业发展到这种程度,可以深入阅读其中的案例。看看作者和她的朋友圈,如何在斜杠的道路上一路打怪升级,最终赢得王者荣耀。
整本书,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来自于斜杠创业者克里斯,他说: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我们没有做任何贡献,只是在消耗。因此,我们都需要承担其自己的责任,做更多事情。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责任并非如上一辈保家卫国那样宏大,所谓责任,就是创业者乔·凯恩与自己的对话那样:我问自己,是想成为长官,还是成为父亲,我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