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来,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次评选,评别人,也被别人评。学生时代,每期要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之类的。在公布评选结果时,最吸引人的是老师拿出来的一摞摞奖状;最兴奋的是被老师念到自己的名字,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上讲台,捧着一张薄薄的奖状就像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奖杯,小心翼翼,生怕弄褶皱了。想着家里的墙上又要多出一张奖状,心里偷着乐呢。
参加工作以后,评来选去的事情依然在继续。每当工作告一段落,紧接着就是评选先进、优秀、模范······,名目繁多。年年如此,一年复一年,评选何其多。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方唱罢我登场。当荣誉到来的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接受人家的评选。人家是谁?是领导,是同事。评选凭什么?凭业绩,也凭人缘。起初,被评选上一个荣誉时,受宠若惊,忐忑不安;再后来就是心安理得,舍我其谁。最后,被评选的次数多了,觉得就那么回事,不再热衷了。凭良心做事,心安、踏实最重要,其他都是浮云。
以上说的都是被动评选,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其他教给评选人来慧眼识珍珠。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可是,有一种评选是要主动参选,那叫一个劳神费力啊!
比如,最近有一个评高级职称的名额分配给我。如果评上了,就成为高级教师,还可以涨工资。在大家看来这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可惜,我偏偏对名誉生性淡薄,高不高级无所谓,还是那份事,还是那种搞法。做一个低调而从容的人更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再说利益吧,每个月涨几百块钱工资,不会让我更加富有;不涨这几百块钱工资,也不会让我变得比以前穷困。总之,评不评得上,对我而言影响不大。我是这样想的。
可周围的人不这样想。有羡慕的,有祝贺的,有递点子的(评选有难度),有看热闹的,也有说风凉话的。其实心里透清,这中间有的人是热心快肠,真心为我好,惟愿我评上;有的人是希望我这次评上,好让他们少一个竞争对手;也有的人希望我评不上(生活中总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荣誉面前,尽显人情百态。
为了不让希望我好的人失望,为了赶紧让路,也为了不浪费这个来之不易的名额,我决定把它当做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积极参评。
时间紧,任务重。认真看了看需要提交的材料,整整两页目录。看来,不花费点心思是拿不下这个任务的。于是,放下手头的其他事情,沉下心,将自己这几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发表的论文翻个底朝天,先按照目录顺序分门别类整理,再装订成册,还需要拍成电子照片网上申报。
那几天,没日没夜自虐式地挤占休息时间,拼自己的体力、耐力和细致度。最后,居然整理出了厚厚的一摞材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年还是取得了很多成绩的。抚摸着我的全部家底,很有成就感,但一想到要将它摆放在评委面前,接受人家挑剔的眼光,就如同衣不遮体、毫无隐私地站在人家面前,突然浑身不痛快起来。这与我对人生的追求是背道而驰的。
最难熬的是排队审查资料。人太多,场地窄,挤挤挨挨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时,缺乏休息带来的身体疲惫、能不能审查过关的担心、能不能评选上的不确定性的焦虑,还有长时间站立造成的脚酸手软,这些都极其考验参评人的承受能力。
那天,眼看着天就要黑下来,四处陆陆续续在亮灯;眼看着满屋子的人,只有进来的,不见出去的,这时,排队的人群开始有了种骚动不安的情绪。站在我身后的一位女教师身体突然像不稳定的天平,一边摇摇晃晃摆个不停,一边小声咕噜着什么。不一会儿,随着摇晃幅度的增大,那情绪显见得是一点一点地深化,最后终于爆发了:“到底要站到什么时候呀?”“我从乡镇来的,天快黑了,怎么回家呀?”“天啊,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听到她的喊叫,我连忙转过身去,拍拍她的肩膀说:“别急,快了,挺住啊!”其实,我也快崩溃了。
都是评选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