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方式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大都采用计时收费方式。一般是半小时0.5到1.0元。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规则是不是合理的。
共享单车宣称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大家有没有实际计算过,一公里要用多长时间?成年人步行一公里大约10分钟。骑单车大约5分钟。这么算来,半小时可以骑行6公里左右。而实际上大部分人从住处到车站在一公里以内,最多不超过两公里。这么来看,以半小时为单位的收费方式极其不合理。大家有没有觉着,以分钟为单位来计费,更合理一些呢?
另外,想象一种情景,你骑单车出去办事,路上刚好用了31分钟,然后你要被收费1元。时间在30分钟以内就是0.5元,超过30分钟,哪怕是超过1秒,就是1元。本来可以悠闲的骑行,但是刚好会卡在那个尴尬的时间,是不是就要骑行的快一些(不再舒服),是不是会分心偷瞄时间(不安全因素)。
可能5角钱大家都不会这么在乎,如果是500块呢?
还有,经常看到很多骑单车的人扛着单车翻越天桥,大家可能有了解,深圳的有些天桥很变态的,没有两轮车行道。我就很是不理解,共享单车随用随停,马路对面也有,为什么要费力(其实也有潜在的危险)这么做呢?后来我明白了,因为刚用车10分钟,要收半小时的费用,过了天桥,再换另一辆,又要收一次费,岂不是很不划算,宁愿受累扛车过天桥。
而且,大家可以想一下,例子中骑车办事的人,肯定不富裕,他在乎这5角钱。
流量月底清零,就是类似的问题。从2015年10月1日开始,三大运营商实行流量不清零举措。我们看到了改变,而且是向好的方向。
第一条建议:建议共享单车修改计费方式为,按分钟计费。
关于单车的使用管理问题
新事物的产生会伴随新问题的出现。共享单车作为一个事物,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社会问题。
大家应该都已经看过新闻了,或者亲身体会了,亦或者"你为这份混乱尽了一份绵薄之力"。那就是刚过去的这个假期,共享单车占领深圳湾大道小路,游人被进入丛林草坪。
还有前段时间发生的悲剧,上海一名12周岁以下男童在骑共享单车时,不幸被大客车碾轧导致身亡。
如果这些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恐怕这个事物就将面临消亡。笔者以及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因为,共享单车真的很方便,可以很好的解决部分出行问题。
中国的现状就是,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人多,车多。现阶段似乎除了限制部分群体的使用也没有什么更好又现实的办法。可以实名认证,限制16岁以下人群的使用。
不了解现在的单车公司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只是看到过数次:卡车停在地铁附近,几个工作人员在把单车从卡车上卸下来,整齐的摆放在路边。
人心之初,本不没有善恶,引导向善,就会有益于世界,反之,世界就会更糟糕。
共享单车是新时代的产物,理念很好,但是还不完善。单车只是共享单车的载体而已,大家会骑单车,但不一定会用共享单车。需要被引导,世界才会更美好,不然,只会造成像深圳湾那样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情形。深圳湾现象就是共享单车使用不善,管理不善的结果。政府一发威,可能以后单车就进不了红树林公园了。笔者和很多人都不愿看到这个结果。
我想到一条标语,一个理念:
人人都是用户,人人都是主人。
人人都是使用者,人人都是管理者。
第二条建议:建议政府、公益事业、共享单车公司,发动每一个用户共同管理。
共享单车公司可以在APP里面开设管理员账户,用户在这里可以看到适合停放单车的位置,我们暂且称其为理想停车位,通过把单车就近移动到理想停车位,可以获得一定奖励,比如代金券,免费用车,信用等。
另外,可以根据单车停靠位置,区分收费。比如停在理想停车位收0.8个单位,停在公园外面收费1个单位,停在公园里面收费1.5个单位。
公益事业应该也可以做点什么吧!单车友善使用宣传片(我前面的两条标语不错哈)。
政府应该也可以做点什么吧!传统的公共自行车并不方便,建议拆除。而且停靠点修建的很宏伟,才放那么几辆车,浪费资源。可以给共享单车使用。另外,政府还可以批一些地皮去设置停靠点(要是合理的才成,不要拍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