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的时间管理|千万别走入时间管理的误区——《人生效率》3.1P76-81
一、时间管理的评价指标
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强不强,要看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目标的情况,以及他所创作的价值,以及是不是有硬本领,健康状况如何,平时工作和生活有没有精力。还有每一年是不是比去年有进步。
今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今年的自己比去年进步很大。
第一阅读的方法:已经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并且从开始地单纯地追求读的数量,开始过渡到读书的质量,养成阅读-思考-输出写作-分享-实践的闭环。
第二健康状况: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坚持早上6:10起床,完成11:30睡觉,并坚持和女儿一周跑步2-3次,身体状态有了很大改善。
第三学习的状态:从以前的边做家务,边学课程的状态,变成了认真听课,写学习笔记,整理学习笔记,分享,践行,萌姐的学习五步法:学,思,做,教,赢。
二、时间管理的误区
时间管理是要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习惯,越早越好,一旦掌握,一生受益,永生不会忘记。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忙,却从未意识到时间也需要管理,或者说时间也可以管理,其实我们忙碌的状态是没有正确的认识时间,本质上是没有理解底层的逻辑关系。
时间的四个象限:01紧急重要 02 紧急不重要 03 重要不紧急 04 不紧急不重要
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紧急不重要,其中很多原因是拖延症导致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变成了紧急重要,针对这种情况,应对措施就是凡事提前。具备前置思维。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忽略的一件事情就是忽略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阅读,写作,练就硬本领,我们总是决定这些事情可以缓一缓,有时停下,就会中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就此断掉。
比如,我从10.26号开始准备职称晋级材料,同时还负责一个年终检查的材料,时间很紧急,而且工作强度比较大,于是就将朗读打卡暂停,其实朗读我明天花的时间大概15-20分钟,挤挤还是有的,但觉得自己事情很多,就决定还是暂停,可不知不觉我这一停,就中断了20多天,想想还是很可怕的,很有可能这样,这件事情我就这么放弃。
所以,不管什么大道理,长久地坚持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是可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保障。
误区二 做了记录就是在做时间管理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在8月份接触了一本关于早起的书《早起后的黄金1小时》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尝试早起,按照书里的方法,早起做两件事情,第一,列出一天的事项,不管大小,也不管时间先后,重要层次。第二,阅读15分钟。
这件事情持续了两个多月,坚持到10月12日。当时感觉自己对于一天的事项清晰了很多,但同时也有一个困惑,有一半的事项无法完成,导致有时候第二天的事项其实有绝大部分都是在把前一天未完成的事项搬到当天,这样就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
使用效率手册后以及学习了时间管理的单点突破法后,上述的问题就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
01 计划 每天早上起床后用效率手册将一天事项全部写出,然后按照预期完成时间进行排序,同时进行频发和偶发的区分。
02 实施 完成一项就在后面打勾
03 总结 用总结笔记记录一天时间,然后分析进入未完成事项,多完成事项,原因,时间管理建议, 想明白的一个道理
04 评估 找他人评估,这个时间管理是否合理。
05 再次计划 根据完成情况,以及总结,进行更有效的计划。
三、评价体系
To d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