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广州发生了一个令所有人愕然的恶性事件:
广州一大学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将同校的科技处处长夫妇捅死在地下车库。该院长与科技处处长还是师兄弟关系。
这件事的内幕,有各种猜测。
以我在高校兼职多年、对高校学术生态的认知,大多数这种级别的专家学者,都已处于生活无忧状态,大部分精力会放在学术上,是什么因素刺激了一个处于职业生涯高峰期的学者,做出这样血腥残忍的事情?
外界猜测,很有可能还是跟钱有关。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大学里面,科研处长是整个学校科研经费调拨的行政负责人,很多项目能不能立项都要靠这个科研处长拍板。
一个博士生导师,会为了争取项目经费而极端到要去手刃同事的地步吗?
2
上个月还发生了一起舆论发酵事件:
6月5日,某房地产企业南京一个项目总负责人,一位女高管,毫无征兆地坠楼死亡,时年44岁。
关于坠楼的原因,有新闻报道说,是因为领导开会时对业绩不太满意,公开批评了女高管,并暗示要撤换她总经理的职务。
这两个新闻主角,一个是博导,一个是商界女强人,比很多人都成功,应该算处在稳健中产层,却一个手刃仇人,一个了结自己,结局唏嘘。
为什么会发生悲剧,内幕我们不清楚,据身边人反映,这两人都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绝不是因抑郁情绪困扰。
从已知的情节来分析,可能都是因为周围人带来的压力,比如同僚、上级的责难,或者感觉自身能力不足,或者感觉事业没有发展了,人生无望,就走向了极端。
引发极端行为的心理机制,无非就是极度焦虑、没有安全感等等因素。
3
让我有点不寒而栗的是,这两件事的主角都处在中年偏上的阶段,而社会地位也都属于中等以上, 于是作为一个中年人,我马上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年人的境遇和出路问题。
不管我们的事业成功与否,两个现实是必须接受的:
第一,无论是90后、80后、还是70后,每天我们都在向中年迈进,或者已经处于中年;
第二,中年人的反应、创造力不如青年,在现在这种高竞争、高强度的环境里,社会氛围会对中年人越来越不友善。
中年压力是逃不掉的了。
难道面对这种自然规律,中年人就只有死路一条吗?
通向中年的道路就是通向不安全不稳定的状态吗?
当然不是,我正走在迈向中年的途中,我可以很确定地说,那是一个稳健的前方。
4
很多中年人向往的中年以后的生活,就是实现人生自由,我力主的理财规划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生自由的规划。
但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到底什么叫人生自由?
有人说,人生自由就是财务自由,从某一天开始,可以不再担忧生活费,不用为了谋生工作,而是可以为兴趣工作。
对,也不完全对。
财务自由固然是人生自由的门槛之一,但从杀人博导和自杀高管这两个人身上看,似乎又不尽然。
无论是事业处于顶峰的博导,还是在商界已是一方诸侯的名企高管,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件难事:据我了解,广州高校里的博导,收入稳定,退休无忧;而著名房地产企业项目主管,年入过百万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眼看“胜利”在望,为何他们都没有安度中年呢?
所以我认为,人生自由还有一个门槛,应该是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说得玄一点,就是一种了无牵挂而又无所不牵挂的状态,一种无欲无求、自由自在、大彻大悟的境界。
由于了无牵挂没有压力,则可以心怀天下,做事更加从容。
思想自由和财务自由是人生自由的左右腿,双足健全,人生才能稳健前行。
5
如何到达财富思想双丰收的目标?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炼,最后历劫飞升,得到自由。不过这就太故弄玄虚了。
按我自己身体力行的做法是,首先当然是尽早建立一个理性评估基础上的理财规划,但理财规划不是盲目地定个数字和时间目标就完了,而是需要贯穿一种以终为始的信念来执行。
什么叫以终为始?
就是通过理财规划达到财务自由,以此为目标,作为人生奋斗的起始动力,只有对自己花多长时间能实现财务自由,做到心中有数,做事才能更从容、更超脱、更豁达;
同时又不能把财务自由当成终极目标,这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起点,实现财务自由的目的,是为了过更好的人生,创造新的灿烂,否则容易陷入虚无。
说实话,我在创业中的焦虑绝不比别人小,前有巨头对我们公司的压力,后有无数后起之秀在努力赶超,还有变化又快又难以琢磨的金融市场和监管环境,可是我顶多焦虑一下,但绝不焦躁不焦心。
因为自己从事的就是理财规划行业,我早早就给自己做好了退休计划和孩子教育计划,所以我在奋斗时,会知道自己有一个托底的垫子在那儿。
有了这种笃定,遇到坎儿时,绝不会消极对待,用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于是,我立志成为“佛系”中年——努力造福众生,又可以看轻世间纷纷困扰。
我非常喜欢这种状态,希望我的朋友、我的粉丝、我所能影响的人,都能过上这样的中年人生。
作者简介:
孙明展
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统计学硕士、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导、创必承理财教育平台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