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良知,有对普通百姓的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应该眼光朝下,去言说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盖和蒙蔽的百姓之多艰。
很庆幸,我还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吧,至少算半个。更庆幸的是,我选择了文学——一个最接近人性,最能呵护人性的学科。
去年,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课堂上,老师讲到了这样一首诗,那是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诗歌的末尾,有这样意味深长的几个诗行: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多么好的一句话啊!每个人都是这个人类世界的一分子,他们的失去和灭亡,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消亡。
在讲到这首诗的时候,老师还进一步做了阐发:知识分子的良知,就在于关注苍生之苦难,就在于能够帮助底层的人们,去言他们所不能言。因为学识,因为受教育的原因,他们的很多人,其实是处于失语的状态的。
老师的阐发,给了我十足的震撼和启发。教育就是一种权力的分配。它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实现权力的转让。普通老百姓的不能言,他们的集体失语,就是某种权利的被剥夺和被转让。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们能抛弃这样的一群人吗?
答案不言而喻!白居易,字乐天,白乐天写进了白氏家谱。我受他的影响,对他的关注,还不仅仅是这层关系。更多的是他这样的一句话:为生民忧,直言极谏。这是他自取的楹联的上半句,后半句是:得山水乐,饮酒赋诗。这里,我们主要看前半句。
为生民忧,直言极谏。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知识分子要有良知,要有眼光向下,为民请命的真挚情怀。巴金能够成为20世纪知识分子的良心,就是因为他的笔,可以公道地反映出一代人的苦痛,能够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与生命。
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形态,文明演进到何种程度,这个世界,总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总会有矛盾的交织和斗争。这才是真实的人的社会,人的世界。在这样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也总有一些现象是需要通过揭露和鞭策才能激浊扬清,并进一步改善的。所有的这些,都给了每一代的知识分子以责无旁贷的使命。他们的使命,就是谏言和建言。他们要深入百姓的生活,去体察,去发现,去弘扬真善美,去抨击假恶丑。
可以设想,如果每一个掌握话语权,每一个有言说能力的知识分子,都蛰伏在象牙塔,埋首于旧纸堆,只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又有何种力量可以推动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向好的一方发展呢?
知识分子要有良知,要心存良知,其出发点或者说动力源,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忍心和一份普天的悲悯。没有不忍之心,没有悲悯之情,是不可能让他们为普通的劳苦大众奔走呼号,言他们所不能言,争他们所无力争的。因为,这样的一群人,只会关注自己的利益,只会着眼于自己本阶级的利益。
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希望我们可以保持纯粹,保持热血,保持对周边人和事的关注和热爱。希望我们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做最本真的自己。我们的笔,是不能轻易停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思想是有能量的,愿每一个能言的人,都能立言,都能通过自己的文字影响一些人,感染一些人,匡正一些东西,教化一些东西。而若能笔耕不辍,久久为功,则更是好的功德一件了。
知识分子的良知,是一种天心月圆的澄明。愿我们保有这份澄明,虽其光未若炬火,却也足以慰安每一个孤独的夜行者。就许今生,久久地书写,不去想能写出什么,也不去想能影响多少,写就对了!书写,是每个灵魂走向圆满和澄澈的有力之法宝与凭借。在书写中,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自己;在书写中,我们方能捍卫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信仰。
润玉
20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