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星期突击了得到精品课关于思考框架,学习,研究,解决问题四个专题。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遵循:IPO(输入→处理→输出)模型。
总结起来,思考框架是基础,其他三个为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就是文章标题的由来。他们开始输入的东西不同,但是经过处理,输出的东西都趋于相同。无他,因为这东西是要给别人看的。其实,我们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已经很好的说服自己,我们只是需要说服别人。经历多了才发现,问题的正确与否,方案是否有用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别人认为正确,别人认为有用。输出的时候,别人的理解大于自己的理解。
李忠秋: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的关键词:金字塔结构,mece五个方法
结构化思维按照信息的输入到输出的顺序来编排行文结构。分别是识别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和输出信息四个部分
识别信息
利用:结论+理由+事实,组成的金字塔结构将得到的信息归类。
结论,是一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观点,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事务和问题的解读。结论出现时会伴有一些提示词,所以、因此、表明、可以断定等,同时依据人类的表达习惯,通常结论会出现在开始和结尾两个部分,英文习惯出现在开头,中文习惯出现在结尾。为了抓住重心,可以用“所以呢”来提问,知道找不到答案为止。
理由,也是根据提示词来找:因为这个事实,原因是,有下列原因,证据是,鉴于等。
事实,这里最最重要的是:事实要客观,比如不带感情色彩的事实和数据。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判断接收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主要依据一下两点:
1.从来源的角度来说:事实是客观的,这保证了在其上面的理由和结论是有客观事实支撑的。
2.从结构的角度来说:由客观事实推到出来的理由和结论一定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整理信息
主要使用麦肯锡发明的mece法则,即:相互独立,相互穷尽,最终的结果是:不重不漏。mece分类法有五种
1.二分法:A和非A
2.过程法:这个我经常用,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分类
3.要素法:用于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4.公式法:把业务用公式表达出来。小的业务指标通过加减乘除运算等于最终结果。
5.矩阵法:二分法的升级版,两个维度来区分。
提炼信息
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上承整理信息,下接输出信息。提炼信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法,另一种是演绎法。
归纳法就是找共性,完成又特性到共性的总结。找共性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共性,即:事物属性上的特征。另一种是行动性共性,即:事物产生的结果。判断是否提炼完成可以用提问:“所以呢”的方式验证。
演绎法是依据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前提一定要具备可靠性和全面性。可靠性强调出处,是习俗,是共识还是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面性就是不遗漏。小前提一定要符合大前提的标准。大前提和小前提结合才能让结论可信。这种三段论最适合用于说服别人。
输出信息
四个关键字:论(结论先行)、证(以上统下)、类(归类分组)、比(逻辑并进)。
这里可将他们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为论和证,横向为类和比。
在表达过程中,3这个数字最适合。人类的习惯就只能一次记住三个。这很考验归纳功力
许岑:高效学习
他总结了7个要点,分别是: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短时间,注意力,解决难题,目设定目标,名师。但是他在讲课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这7点设置章节。而是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一部分包括前面提到的: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短时间三点。
按照学习的内容分为两类,1.自然主义。2.结构主义。
自然主义是指那些只需要严格模仿别人怎么做就可以掌握的技能。比如练琴,练语言,练书法
结构主义是指那些最终要用来创造和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的知识,比如,经济学,艺术等。
在知道所学的内容适用那种方法之后就要使用相应的技巧:
共通的技巧就是:1.重复,在学习区重复。2.碎片化,短时间高强度的重复。3.结构化,将碎片化的联系总结起来形成体系。4.反馈,要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才可以有客观的东西来对比,找差距。找到差距之后再重复练习。记录的方式包括:文字,音频,视频
第二部分,设定目标的技巧:解决难题直奔大师
这一部分包括:解决难题,设定目标和名师三点
解决难题和设定目标是相通的的。解决难题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给自己一个任务,二是给学习增加兴趣。通过这种形式给自己学习增加动力。这个难题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需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解决的问题。课中有一个金句:“想去哪里,就从哪里开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这么设置,设置目标要合理。怎样做到合理?找到大师,他有经验可以判断你的目标是不是合理的,并且给你学习的方向,帮助你突破瓶颈。
第三部分,扫清障碍
这一部分属于注意力这个要点。
第一个障碍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个要通过仪式感来解决。老师给的建议用贵到让自己心疼的学习工具,一个人好好吃饭,用射灯,保证睡眠质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注度。也就是提升注意力。这么做的好处是,使用贵的东西符合经济学原理,1.资源有限,2.沉默成本。除富二代以外,大部分人的钱都是有限的,买了昂贵的学习用品就没钱买其他的。这样就节约注意力的使用。一个人好好吃饭和使用射灯是营造一种仪式感,让自己做的事情更正式,不随意。保证睡眠质量是从生理的角度解决注意力的问题。
第二个障碍是心理障碍,在做事情的时候会因为关注成果,比如打游戏赢的分数,而影响过程中的发挥。
第三个障碍是接触的信息量。要多接触,接触多了才会区分好坏,会区分好坏也就能研究出相同与不同。最后与好的对标。
许岑:研究能力
研究的关键词是:搜索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搜索信息
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要准备三个意识: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局外意识。
实施阶段,三个意识的应用。作品意识给研究带来主动性,主动性是一切更好的开始。目标意识保证过程中一直研究的是对目标有用的内容,而不是白白消耗时间的内容。局外意识是目标意识的加强版,相比于目标意识。局外意识更强调客观,就事论事,只讨论技术细节,消除主观喜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
处理信息
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找不同,而是找相同。
给研究对象找到相似品或者竞争品,对比信息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就是可以总结出来的规律,这个规律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反馈与纠错来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再进一步,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到下一个相似的研究对象中,进而加快研究速度。
不同的地方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ps:本质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质;存在的根本)
输出信息
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自己有用也很有可能对别人有用。而且输出是检验输入的最好方式。
信息输出方面参考论文写作的要求。具体来说需要具备以下四点:正确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和普适性。
正确性是需要导师的指引,确定你研究的课题的方向是正确的。
可靠性是要求内容都是有依有据的。这就是论文后面摘要的由来。用前人已经总结好的规律和成果来给自己站台助威,增加可信度。
可持续性是要求研究的对象是符合发展的大趋势,标准是要在几十年后看还适用。
普适性是要求研究的内容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大多数情况区别于特性研究。讲求一般性的规律。
本科生阶段不需要研究,只需要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论文不需要自己的观点,只要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论证你的课题就好。博士研究生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区别
成本支出:研究>学习。因为研究有试错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学习,是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只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重复结论,保证掌握这个结论。
重复程度:研究不需要重复,学习需要大量重复。研究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新的,而且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好,不需要重复。而学习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模仿和练习来掌握别人的研究成果。
答案确定性:研究是没有确定答案要去寻找,学习是已经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记忆。
曲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架构和结构化思维的架构完全一样,都是输入→处理→输出的模式。只不过这里给拆分为:1.明确及理解问题;2.拆分及定位问题;3.提出解决方案;4.总结问题四个模块。
结构化思维的分别对应:识别信息,整理信息,提炼信息和输出信息四个模块。因此,解决问题可以看做是结构化思维的一种应用场景。下面我使用输入,处理,输出模型来对比分析。
下面用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来理解解决问题的场景
输入部分
明确及理解问题对应识别信息。
解决问题的时候,多数解决的是没有明确目标的问题。因此需要先明确和理解问题。具体步骤为:1.裂解问题点是什么,这需要研读现有信息,找到不正常的地方。怎么理解不正常,通过横向和纵向理解。横向与行业对比,纵向与自己的历史数据对比。2.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明确需要达到的目标。通常以行业为准(应用对标管理)。3.明确可以利用的资源。没有资源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结构化思维中的找事实的技巧。
处理部分
拆分及定位问题对应整理信息。
双方都主要使用mece法来拆解。解决问题是将问题拆解为元问题,也就是将问题拆解到底,使用mece是为了不重不漏。而结构化思维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解决问题更强调应用,而且占了1/2的篇幅来说明,相比于占比1/5篇幅的结构化思维来说,不可谓不多。解决问题中将MECE的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有等式关联的“数理结构”,另一类是无等式关联的“并列结构”。而且优先使用数理结构,因为并列结构要基于对常识的理解。如果常识掌握的不够好,会出现遗漏或重复的情况。文中花了1/4的篇幅介绍数理结构也就是公式法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给了一个通用的拆解问题的工具:假设驱动+构建问题树。首先假设问题可能出现在某个细分的问题点上,主要是根据历史数据排除不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分点。然后利用MECE构建问题树,具体的顺序是:找出核心问题和起始问题→找到前面问题的原因→找到前面问题的结果→画出问题树→审查问题树是否有缺漏现象,及时补充和修改。
后面两个部分则完全相似,可以说,解决问题这堂精品课讲的还没有结构思维讲的多。难免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这部分还是结构思维更实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