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生产力,是新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构筑发展新引擎、塑造发展新优势的空前重视与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面对这一时代命题,我们必须紧盯科技革“新”、产业提“质”、人才聚“力”三维密钥,正确解读向“新”而行,“质”在发展的时代密码。
以技革“新”注入活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强调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哪个国家率先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质生产力,哪个国家就能够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赢得全球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历史的教训、现实的趋势都启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掌握发展主动权。
以产业提“质”积蓄动能。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只有应用于产业并实现提质增效,才能真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成为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以人才聚“力”提供支撑。在全球竞争格局下,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内核动力。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广纳人才、育好英才、用好贤才,引进一批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要主动为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探索实行“揭榜挂帅”等模式,奋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向“新”而行,“质”在发展。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紧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让更多“新质生产力”喷涌而出,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贡献重要力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