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离开家,一直在看孝顺相关的话题,然后又看到几篇关于父母和旅行话题的文章,我想谈一谈关于孝顺与自由的话题。
很喜欢的一个作者写了一篇文章《你过的光鲜亮丽,父母却活的低身下气》,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当你觉得你的知识、素养、视野都远超父母,因此嫌弃父母“没见过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正是父母托举着你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机会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联系到去年一篇文章《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这篇文章当然有他的瑕疵,但是更多的是警醒。先不谈是否所有人都在炫耀的问题,我想谈一谈父母的观点,自己旅行所需要的花费,以及父母和自己之间的关系。
第一点,父母是不是支持自己的旅行。很多人会说支持,可能会有更多人说不支持。在我看来,不支持的原因更有说服力——安全问题和开销问题是最大的阻碍。我寒假前想要去义工旅行,被父母两票否决。子女的安全从没真正让父母放下心来。
其次,现在穷游备受争议,一些人支持穷游可以花更少的钱去更多的地方,一些人反对穷游中并不美好的体验。我们可以说合理的规划能减少很多开支,但是都是有底线的,一旦这个底线高于我们父母的承受力度,旅行这件事就会变得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点,一些人开始做兼职,自己工作挣来的钱的确会提供很多便利。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放弃。我觉得,前一种人的做法是聪明的。因为旅行是自己的事(不包含和父母一起旅行这个选项),我们总不能一直让父母养着已经成年的我们(当然,也除去父母非常支持我们这个选项)。
第三点,是我想强调的一点,也是关于孝顺与自由的。“父母在,不远游”,就充分说明了两者的冲突,孝顺与自由,父母与我们,一直存在着某种冲突。我们是个体,但同时是父母抚养的我们,可以说,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这时候,在提升自我(或者自我享受)的过程中,父母明确表明不支持我们,我们一定会痛苦,因为我们会在孝顺和自我中做选择。办法是,尽我们做大的能力向父母证明我们的强大。很多人忽略了后面的“游必有方”,也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很好的一个人旅行。
为了远行,破坏和父母的关系固然不好,但是20岁的景色和30岁的景色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权利追求我们想要的远方,我们也有义务履行责任。现在,这么多的大学生都实现了经济独立,你为什么不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