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果你因为学习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精神的富有,你还会觉得学习乏味吗?如果你因为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带动了全家的走向,你还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涩的事吗?如果你因为学习,丈夫疼爱,孩子优秀,家庭幸福,你还会觉得不快乐吗?!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父亲也喜欢买书,家里的衣柜里经常有父亲用牛皮纸包着封面的古典书籍。我喜欢读,常常一读就忘了时间。14岁右腿伤残后,无法继续干农活的我,捧起书就忘记了伤痛。母亲说,你别腿残了又把眼睛读成了瞎子。我无语,但心里却在说,就算读成了瞎子我也乐意,书是我快乐的源泉,活着的动力。
1987年元旦,我和丈夫步入了婚姻生活。此时的我们,一个是井下操作工,一个是井下掘进工,长年三班倒奔波在野外施工现场。儿子出生后,由于双方父母都在湖南老家,为了不让孩子接受断层教育,我们没有像周围的同事一样将孩子送回老家父母身边,而是错开三班倒时间,坚持自己带孩子。那时候,白天好办,可以把孩子带到施工现场,夫妻俩一边进行工作上的交接班,一边进行孩子上的交接班。中晚班交接班时,只能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家中,常常是下班回家时,孩子一个人坐在床上偷偷抹眼泪。有一次,我问孩子怎么不哭出声来?孩子说,别人骂我吵死了。我听了,心如刀铰一样,泪水长流。
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为公司写新闻。那时候,儿子只有两岁,每天下班忙完家务后,我牵着他外出采访,回来后母子俩一个在桌子上写稿,一个在凳子上画画。单位组织通讯员外出采风,我是这些人中惟一做了母亲的女人。每次,我都带着儿子参加。儿子耳濡目染,聪明活泼,常常主动要求表演节目。好几次,我们母子同台,他弹电子琴,我朗诵自己写的诗,让领导和同事喜笑颜开,掌声雷动。
1999年底,在办公室上班才三年的我,响应武钢减员增效政策,主动办理了下岗手续,丈夫也随后下岗,家庭收入一下子减少了大半,儿子的学杂费用和双方父母的医药费却一天天增多,我的心里焦虑不安,不知路在何方,一个14岁就离开学校,只上了七年学,并且还是个身患腿疾的女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但是,多年的自觉学习,让我生性乐观,充满自信。我一边坚持读书写稿,一边寻求打工机会,先后干过文书、做过保险公司营业部的经理助理、当过宣传报道员,2007年应邀到区残联工作至今已十年。十多年来,我白天打工,晚上回到家里,参加鲁迅文学院函授创作班,自学电脑知识,创作文学作品,如今已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150多万字,结集出版了《一路花香》《时光碎片》《一个母亲的亲情手记》《开出自己的芬芳》,散文集《时光碎片》2009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牌社出版后,2014年11月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再版在网上畅销,成为一些图书馆购书目录的推荐书。儿子在他的房里做功课,吹口琴,画动漫;丈夫则在客厅里看电视,品新闻。一家三口各据一隅,自得其乐。有时,见我们久坐不动,丈夫会送来水果,就算挨骂也高兴。下岗后考到了电焊操作证的他,不仅在汽修厂打工,而且还一直利用所学技术帮助我为残疾人修理门窗,做无障碍设施。儿子更是喜报频传,2006年考取湖南大学后,凭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接连获得了学校甲等奖学金和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010年,被保送到本校读研后,又在再次获得研二、研三的奖学金,直至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没让我花一分钱学费。与此同时,他还先后考到了计算机等级证、汽车驾驶证,自学的日语也考到了一级,三次无偿献血,使我们母子俩的献血量加起来已达1600毫升。我们全家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
看到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红火,听到周围人由衷的赞叹,我笑面如花。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但我还想说“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在生活这本大书里,我学会了阅读社会,阅读人生,阅读身边的普通百姓。这种阅读,使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能积极面对,乐观向上。也因此,我的生命充实而快乐,我的人生健康而美丽,我的家庭和睦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