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周六 阴
2025年7月20日,终于踏上计划已久的新疆之旅,直至8月8日归来。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终于美梦成真。
一路行来,有令人屏息的美景,有发自内心的感慨,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面对辽阔:方知渺小,感念伟大
一入新疆,无垠的草原、苍茫的戈壁、连绵的山峦便扑面而来。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渺小得如同山巅俯瞰山脚的点点屋舍与车影。那一刻,才真正懂了何为“浩渺”,何为“广袤”。
走进可可托海矿山公园的矿洞,听着解说员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辈们的艰辛,心头沉甸甸的。老一辈在极端环境中与自然搏斗,用汗水和生命奠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生活。他们是如此普通,却又如此伟大。“功勋洞”之名,实至名归。幸福,原来如此来之不易。
二、邂逅美景,亦历险境
自22号踏入新疆,初见天山戈壁,驱车数十上百公里不见人烟,心里不免发虚。直到看见深山中的矿业基地,才稍觉踏实。更奇妙的是,同一座山,南面粗犷荒凉,北坡却铺满绿茵松林,生机盎然——这便是新疆独特的“绿”。
阿禾公路又是另一番景象:漫山遍野的青草、悠闲的牛羊马群,瞬间让人想起《我的阿勒泰》里的画面,冲动得想立刻重温剧集。玉湖那一汪孔雀蓝,纯净得如同倾倒的颜料;塞里木湖即便在阴天,也变幻着迷离色彩。湖边还发现一处泉眼,意外拍出了此行最心仪的一张照片。
都说独库公路“一日历四季”。我们遇上了北线因泥石流封路,改走南线。首日下午尝试进山,浓雾弥漫,安全起见只得折返那拉提镇。翌日清晨天晴,不甘心留憾,再次出发。南线的绿,才是真正的新疆绿!翠绿的山坡、挺拔的树木、成群的绵羊,衬着蓝天白云,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然而下午四五点,雨又来了。山路变得危机四伏:大股浑浊的泥石流从山顶倾泻而下,裹挟着石块碎石冲上路面。那一刻,心提到了嗓子眼——上面怕落石砸车,下面怕尖石扎胎,亲身体会到泥石流的凶险。不敢停留,加速前行。直到穿过一个隧道,眼前重现微晴的天空,那颗悬着的心才重重落下:安全了!
三、行万里路,亦是读万卷书
我向来是个不做攻略的“甩手掌柜”,跟着家人走,拍照打卡,不求甚解。但这次,感觉真的不一样了。
好奇心被点燃: 我开始主动用手机搜索答案:什么是河西走廊?戈壁如何形成?沿途地名的由来?甚至石窟背后的故事……感觉自己竟也沾了点“文化人”的边儿。
自然之力撼人心魄: 大地的鬼斧神工,一次次带来直击心灵的震撼。
见识“风光”威力: 沿途看到信号塔全靠太阳能板供电,才恍然明白为何入夜后信号会消失——第一次为自己直播时间安排不当感到懊恼,这是知识盲区带来的焦虑。
家人带来的新知: 最深的触动来自女儿和老公。女儿看了不少石窟和博物馆,父女俩越来越像了——每到一地,博物馆是他们的首选,说这是了解当地最直观的方式。而我呢,只顾着看自然风光。女儿却会耐心陪着我,给我讲其中的门道。看着她侃侃而谈的样子,才真切意识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