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这是苏格拉底说过的。可直到看完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我才有了深切的体会。
书分了五个部分来讲述了作者几年的生活体会。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五个部分,将很多我平时没想明白或没有去想的生活细节,剖析的很清楚。
仅摘抄几句印象深刻的,简单的做个自我思考。
1.“孤独,微渺,疯狂,无所事事,不被需要。青春的浓雾散尽以后,裸露出时间的荒原。”
当我们还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沉重的课业负担,想上而不得的人,满脑子困扰你的忧郁的时候,我们是没有资格说这不自然的。所有的“作”不都是为了摆脱人生的简单重复吗?只是我们又活成了另一种顺其自然。
2.“兰德说:道德只能建立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而不是任何宗教、情感、社会、国家、阶级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
兰德对个人意志有着极致追求。和他有点像,我也是个除非我愿意,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强迫我的人。只是我比较怂,经常误认为那些妥协是我自愿的。没有人可以真正的做自己,又或者那个没有真正做自己的我就是自己本身,死不承认罢了。人总是过不了自己那关,有的人过去了,也就是凡人了。
3.“反正是那个年龄不再有意义的年龄。”
当我知道安乐死这个有人性的发明后,我就默默决定了老后要安乐死。我害怕变老,尤其当看到老人们卖力的广场舞时,让人感到绝望。安乐死是种自杀行为。我想轻生时也默默做过一个决定,我不要自杀,我要他杀,并且不会去抗拒死亡。想起前些日子自杀的天才少年,我想自杀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对世界的绝望。我想在我穷尽人的本质后安乐死,可世界的道理这么多,我又怎会思考遍呢?
4.“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当初看到这句话后,我立马做了一件事。我在一张纸上画了365个小方格,然后把今年过去的日子填充了红色,最后在没变成红色的地方写下来暂时想做的事。把一年的日子可视觉化,是件挺有意思的事。起初,我兴致勃勃。后来,不过就是一个格子成红色了嘛,有什么。甚至很多天才翻来表格,一口气画上那么十几个格子。尽管那些想做的事还有很多没完成。但是画表格让我开始审视我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并开始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于是乎,那些小事开始变得细腻,每时都有“新事”可做。
5.“不要让绝望成为自恋的一种形式。”
诺一他爸妈真是太擅长教育了,我都相当他们儿子了。好吧,其实我更想有个诺一这样的儿子。诺一简直我理想中小孩的模样。有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善良。看刘烨总结的教育经验说:“尤其是男孩要多跟父亲相处,要教会他们勇敢。悲伤是自我怜悯的一个过程,很舒服,但是这种东西不好,因为我自己有过,所以我不希望他养成这样一个习惯。”bingo,想起有个暗恋两年的人,一开始认识喜欢上,某种原因不可能在一起,整个人都撕心裂肺、自我拉扯。后来矛盾不再说话,也开始慢慢愈合,开始高三学习,但总莫名其妙的想再感受那种感觉。我想那种悲伤让我特别享受,让我的不坚强、脆弱都有了理由,有了一蹶不振的来源、自怨自艾的理所当然,是我平庸的避难所。
作者在后记中说:“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我以为的人生追求是:一个人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感受的丰富性。人生没有所谓的终极意义,但生活这件事,我们每审视一次,也就越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