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让干涉你你的自由见鬼去
这是青年拜访哲人的第三个夜晚,经过两周的思考:自由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获得自由?真正舒服我们的究竟什么?这些答案,都需要有个人倾诉来寻找答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他一语道破了货币的本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货币的存在。衣食住行的一切都是由金钱来支撑的。好多的事情,也能通过金钱得到自由。但不是每个人都是有钱人,这个世界上的财富掌握在20%人的手里,其余的80%的财富还都是在普遍存在的大众手里。
有钱了就一定自由了吗?也许可以也许不可以,答案具有两面性,没钱的人就不自由了吗?也未必如此,看看这人是怎么阐述分析的,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强调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这确实让人有点愕然,自己还从来没有想过不被人认可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每次做的事情,也很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而言好像是为了别人怎么看你而活着的,失去了自我真正的自由。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是我们普遍的想法吧。
哲人分析,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如果做了不好的事情,就会收到惩罚,这就是所谓的赏罚式教育。
阿德勒说在这种教育之下,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
如果一味地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舍弃了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里。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哲人告诉我们。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是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世上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或目的对孩子行使支配权。孩子们也正是因为觉察到了这种欺骗行为,才会反抗。
我对号入座一下,自己好像是这样的。和孩子的关系一直相处的时好时坏,总是命令他按照我的方式去学习和生活,没有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也许大多父母都有一点,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为了以后出人头地等等之类的,强迫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辅导课。结果每次成绩出来都很一般,也不是次次都出类拔萃的。
如果孩子厌烦学习了,告诉我们说我选择不学习,接下来就会有成绩不好、不能上好学校等结果。最终的承担这是孩子,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因为有我们的干预,让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这是某个国家的一句谚语,阿德勒心理学对别人的一切援助一直遵循这个要求。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结果只会是产生强烈的反作用。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做父母的考虑更多的是孩子将来会过怎样的生活,选择一条更好的道路过好他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自己真实的想法,至少现在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导致孩子的叛逆和厌烦。总是让人很苦恼,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了我当下的首要重任。感谢我有幸读到了我这本书,它带给我的触动真的很大。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哲人通过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的典故,向我们再次说明“课题分离”的重要性。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亚历山大大帝是活跃于公园前4世纪的马其顿国王。他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时,神殿里供奉着一辆战车。战车曾经是国王格尔迪奥斯捆在神殿支柱上的,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这个绳结来过很多技艺高超的挑战者都没有成功,您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会怎么做呢?
按我们的惯性思维,他一定很巧妙的解开了绳结。
不会去考虑还有其他方法,就像我们曾经一直爱看的宫斗剧《甄嬛传》中,好像也有类似的情节,在皇帝款待外宾的盛宴上,有位使者拿出了本国的至宝——九连环玉环。让朝堂上的聪明智者解开。当时的还有甄嬛之女,胧月公主。甄嬛悄悄告诉她破解之法,公主上前接过玉环往地上一摔,玉环全部断开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他一看绳结牢固,直接挥剑斩断了绳结。确实让人意料之外,后来他成了统治中东至西亚的全域帝王。而这个典故,也成了一段有名的逸闻。
再如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也看不见。同样,想要构建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句话说过:“距离产生美”,大概也有此意吧。与孩子之间也需要有这种恩威并施的原则,若隐若离。
在父母的内心深处,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但是过多的干涉一定会适得其反。我就是其中的经历者之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先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我们有所不同,但是平等。反复干涉的结果会让孩子过度依赖,什么也学不到、做不好,最终是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的确,招人讨厌或被某人讨厌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讨厌,如果想要行使自由的权利,那就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最后,哲人的金句送给各位: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是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