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个同桌,初中有个室友,当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时,从心底里产生了一种厌烦,于是我处处找他们麻烦,闹了很多矛盾。
这件事我一直引以为奇,将它当做某种奇异的第六感,否则难以解释何以第一眼就如此讨厌一个人。
最近在学习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第一部分就讲到了自卑与自恋,如今当我重新思考这段关系,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我对他们的这种厌烦感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他们有某种我没有的能力我嫉妒他们,但是他们成绩没我好,长得也不帅,而且刚接触也了解不深,所以这种可能比较小。第二种可能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讨厌的自己。
我回想对他们的初次印象,他们都有点畏缩,显得好欺负。在潜意识里,那正是我自己的形象,只是我一直不自知。而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所以我之所以第一眼就想打他们,其实那是我在他们身上映射了自己啊,我真正讨厌的是自己。
我可以告诉你后来的故事。小学的同学我们一直打打闹闹到毕业我对他的态度也没变过,但是初中的那位同学算是和我不打不相识,矛盾了一学期之后,我们反而成为了好朋友,一直到今天他也是我关系最后的同性朋友之一。
我经常把我和初中同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我的解释是那位同学的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
那时候天天找他麻烦,然后他也会给我怼回来,然后对抗升级,但是最终都是我占便宜,比如我把他被子摔地上,他只是跑我床上静坐,然后第二天我找他借东西他又会慷慨的借给我,一来二去我也不好意思找他麻烦了,而且感觉他人挺不错反而和他成了朋友。
但是我真的是被打动的吗,恐怕并不是。在一次次的对抗中,都是以我的胜利结束,我产生了“我很强大”的错觉,我的自恋得到了满足,这种虚妄的满足感让我感觉很好,我和他做朋友能继续保持我的优越感。
反观我的那位小学同学,他一直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我怎么怼他,他必定毫不客气的怼回来,我从来没胜利过。于是我很愤怒,你这么讨厌怎么还感还手,怎么还不愿意被我欺负,于是我一直对他怀着这种愤怒和厌恶直到毕业。
我从未如此接近真实的自己,尽管它是血淋淋的。武志红老师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对世界冷漠了,因为我未曾喜欢过自己。
有时候直面内心的自己是痛苦和悲伤的,但是只有看清自己,才能接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