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该书曾荣获2012年英国最佳小说新人奖。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退休,没有升迁,既没朋友,也没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也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沉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信的路上,他总是觉得给奎妮寄一封信好像不能表达他的心意。他在加油站遇到一个亲人也曾患癌症的女孩跟他说徒步可以救活亲人,她告诉他:“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于是哈罗德踏上了一个人,87天,627英里的徒步之旅,最终走出了一条朝圣之路,只凭一个信念:“只要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亲密关系的梳理,面对、原谅、放下。哈罗德在酿酒厂上班一辈子,他们的邻居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不曾改变,不想改变,不敢改变。他不敢去面对他的丧子之痛以及他丧子二十年来和妻子的关系,可是当他开始行走,在路上,往事涌上心头,尘封的记忆一件件浮现出来,他一点点地回忆和儿子戴维的点点滴滴却不敢直视,他一边又慢慢地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妈妈——那个没有莫莉会做妈妈的女人弃他而去,而爸爸——那个落魄的退役军人除了喝酒就是频繁地更换女人,他甚至残忍地把哈罗德赶出家门。哈罗德带着“被遗弃”“是因为我不够好”的枷锁生活了大半生,以至于他愿意做个“隐形人”,哪怕是面对莫莉,他们的新婚之夜,他躲在卫生间不敢出来,而面对小小的全新的生命,他更是不知所措,而莫莉又是个“好像天生知道怎么做母亲的女人”,所以,在戴维面前,哈罗德也希望能“隐形”,不敢面对,不能承担“父亲”这个责任,甚至不知道天性应该如何,他真情流露都会有所忌惮。这种原生家庭的“遗弃”影响了他的大半生,他试图在跟随者卡尔夫身上补偿他欠戴维的,还有里奇,可是每一个从身边路过的人都是来触痛他的,他回忆,接纳,慢慢放下,当那只小狗选择跟小女孩上了公交车,哈罗德明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他能够原谅他的父母不要自己,不教自己怎么去爱,甚至不教他怎么表达出来,他可以原谅他的父母,还有他父母的父母”,他终于有勇气跟加油站女孩儿坦陈戴维的自杀,自己他和莫莉的问题,以及他对奎妮的亏欠,当哈罗德能够面对,他就已经放下了。原谅别人,放下过去,放过自己,才能勇敢地去走向未来。
救赎。当年奎妮帮哈罗德背了黑锅,哈罗德连声谢谢也没有说,一切都过去了,可是奎妮来信,哈罗德去邮局寄回信,一路上哈罗德发现一切都还在那里,只寄一封信是不够的。于是他听信加油站女孩的话走上了朝圣之路。奎妮因为听到这个消息而有所振作,甚至可以坐起来喝水了,奎妮真的撑到见到哈罗德,奎妮是欣慰的,她临终之时老友会为她徒步而来。而奎妮的支撑才是哈罗德坚持下来的力量和勇气,哈罗德知道奎妮的友谊是真诚的,她帮他背了黑锅却不希望他放在心上,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到他,她的支撑是哈罗德的信念,使他有勇气面对一路上的风风雨雨,病痛坎坷,当莫莉陪哈罗德面对奎妮的辞世,他们获得了重生,他们之间的爱也鲜活起来,他们照见二十年前戴维去世时的种种,心结一个个打开了。
*特别喜欢修女对临终奎妮的态度。同情但不深陷其中,每天面对垂死的病人,自己仍然充满生机活力,不必小心翼翼但又温柔体贴。
喜欢这一段:‘’我并没比谁好,真的。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刚开始我也不懂这一点,但现在我知道了。要放开你以为自己离不开的东西,像钱啊、银行卡啊、手机啊、地图之类。”他看着她,眼神明亮,笑容笃定。‘’
‘’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最后加油站女孩承认她患癌症的姨妈最终去世了,她误导了哈罗德。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却都是佛菩萨派来的考验,最后取得的竟是«无字真经»。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扇会为我们敞开,而父亲、母亲、奎妮、加油站女孩、戴维、莫莉以及路上的卡尔夫等等等等都是来度化哈罗德的,一张张考卷交上去,经受所有的考验,哈罗德还是哈罗德,哈罗德是全新的哈罗德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当你明白这一切,你就觉悟了——一切都那么平静,一切都是他们本来的样子!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