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交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都因在单位受到排挤,来到寺院请教方丈,吐槽最近的经历,方丈什么都没说,常舒一口气。
两个人都释然了,十年之后,两个人回来,感谢方丈。
方丈说,可我什么也没说呀。
A说,你说了呀,你说一口气,所以回去我就辞职了,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
B说,你说了呀,你说一口气,所以我回去就继续努力工作,当初排挤我的那个人已经离开了公司,我现在已经是总经理。(貌似是这么一个故事)
有些时候,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便是不同的去向。一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有很多伙伴说,"Ivy你觉得你做小区总监中区总监,到现在你有什么变化?“
我想是一是情绪控制,以前遇事会先情绪化表达,这一年,学会了屏蔽外界干扰,专注于去获得做事的结果,成长是个脱敏的过程,不再遇事就炸毛;
二是,对人的关注。你能想象 一张流程表做两三个小时还乐此不倦的偏执狂嘛?就是我,当然还有很多同类,现在我会把这些可重复复制的事授权出去,用这几十分钟去跟伙伴聊天,帮他们解决问题。一场会议,我不再关注 会议要多么完美无缺,而是如何帮助伙伴们有成功的体验,做完想再来一次。
突然想起去年全球峰会的冠军演讲,Still standing!不管多大的浪,即便我踉踉跄跄,但我屹立不倒。就是打不死的小强,顽强生长。
今天在讨论头马的定位时候,聊到这里跟大家分享:
头马要吸引的是,已经意识到要改变,需要舞台练习的伙伴,而不是拒绝改变的伙伴,也不是已经非常优秀的伙伴。给渴望成长、愿意投入的他们舞台,成长,也许不完美,但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就是头马的意义。
我们理性看待头马的流失率,有些伙伴在这里练习,已经在职场升职加薪有收获,有些是没有看到头马更多的内容,带着“头马不过如此”的opinion离开。他们曾在这里成长,给他们带来欢乐带来自信,就是头马的意义。我们不求永远和你在一起,起码我曾托起过你,你感觉温暖,我们曾在一起快乐的时光,也有意义。
Toastmasters is not wrong, it depends on how we read. 事无对错,看咱们怎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