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一天,去了一趟初中。
十年前,我入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的初中早已更新换代了。由于校区太老了,前几年进行全部重建,连校门都换了,只留下我们当年“刚建”的天桥,还有那几棵歪歪的老树。
我印象中的“小侨”,虽然有点拥挤,却有一些“小桥流水”的感觉。以前步行在校区内,每处都是清凉的树荫,悦耳的鸟鸣穿过每个课室。最喜欢的就是通向艺术楼的小径,
如今,黝黑的沥青车行道跟城市道路一样刺眼。由于教学空间需求,校区空间尺度变大了,道路变宽了,建筑体量变大了。虽然仍有熟悉的味道,但是增添了几分陌生的感觉。
我们都习惯称初中部为“小侨”,与高中部的“大侨”相区别。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只是因为就读年级上的高低差异,但是看到如今的变化后,发现两校区的空间感觉才是关键。
我现在才懂:角度不一样,风景也不一样。
离开“小侨”的时候,坐在车上,看着周边的建筑。以前的我只关注了一层的立面,每个店铺都记录了我的点滴回忆。可是,现在我发现原来一层以上的立面记录了这个城市的记忆,斑驳的青苔覆盖着老旧的建筑构件,述说着每个时代中这里的变化。
带着回忆离开了这里,一幕幕场景快速地略过我的眼前。第一天看到的分班名单;频繁变换班级的尴尬;宿舍第一次好玩的大扫除;夏令营教室窗外明媚的阳光;爸爸送我上学的下午;妈妈拿汤过来时的嘱咐;跟姐姐搭车上学的喜悦;放学后去小卖部看的哆啦A梦;足球场上挥洒的汗水;第一次喜欢了一个人,偷偷摸摸玩游戏的晚自修;图书馆那本泛黄的《纳尼亚传奇》;竞赛班上偷看的小说;圣诞节互赠的礼物;毕业那天的不舍……
原本属于我们的那片土地,也将会属于下一代。如今寄托我们回忆的,可能只有那棵歪歪的老树和艺术楼前的水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