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无论终身学习,还是终身实践,都需要不断的超越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现实生活中,不知您是否遭遇过多任务来临时自己的手忙脚乱?又或者面对困难或者挫折时,总是不停的给自己寻找各种逻辑自洽的借口或理由?诚然,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的人,反思,连我本人也不例外。
与其说是不懂得高效处理的技巧或者总是下意识的帮助自己寻找退路,不如说是自我设限,不敢脱离自我舒适区,更没有持续进步的意识和动力,也没有找到持续进步的方法。于是做事瞻前顾后,”原地踏步”的时候居多。常言说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么如何改进这种状况呢?
”逻辑思维”的音频节目里曾经提到持续进步的方法:那就是用”i+1”的原则设定目标。其中的”i”指的是英文字母的我自己,具有现阶段的真实能力或水平;而”1”指的是在现阶段自我能力或水平基础上再努力制定适当的超出现水平的自我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客观的评估自己的现有水平。其次,要制定出适当超出自我水平的新目标,然后,再努力的去完成它。如此以来不仅能够避免原地踏步,还能避免超出水平的目标的不靠谱或者不切实际。
”i+1”原则的本质道理是保持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或者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制定新目标的时候,要符合客观科学的规律或原理,还要有足够的方法论支撑,如此才能确保”i+1”原则的顺利实施和良好效果。
订阅”得到”专栏,学习”概念和关联”、启动并最大程度的调用元认知能力,争取价值观,方法论的积极,统一和完善,也从罗振宇,李笑来老师以及同辈优秀战友的身上亲眼目睹到终身学习和终身实践的必要和力量,那么在终身学习和终身实践的过程中,更需要不断的接受自己的笨拙,订立新的目标,不断的突破自我,又同时又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培养”完成”的自觉性。
”不完美”的完成好过了知难而退,原地踏步抑或半途而废的所有损失,就好比”知道”和”做到”之间历来存在”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有形或者无形的distance。又或者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的完美原本就是不存在的,就像是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所以笑来老师告诫我们要适度的走出舒适区,出让一部分安全感。为此,我们真的值得尝试并找到持续进步的方法,深信,笃定且努力的坚持下去。
无独有偶的是在”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老师的”认知升级的第一性原理”的讲解时,也提到了如果仅仅满足并止步于”舒适区”,那么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也就真的”废”了。比如那些开车开了20年的老司机或者从医终身的老医生某些时候该真的比不上起步五六年的小司机或者小医生。大数据显示的结果是智者和专家靠的是不停走出”舒适区”不断进入”伸展区”后将基础知识化为有效的有迹可循的自我努力尝试、探索和无限得成长和进步中。
又比如现年61岁的徐小平老师在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提及最初创立”天使基金”的初衷、挑战以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三次高考落榜压力情况下的种种坚持。如果难易之间存在必然选择的话,那么集大成者往往是自发选择了”现象”背后少有人走的路,不断克服挑战,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域内的专家或翘楚。
不忘初心,永不满足,永不止步,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