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 ,桃花盛开。 春风拂面,温柔如丝。今天和几位同事到耿棚中学参加了阜阳市教育局教科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研讨暨送教下基层活动,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反思进取。
上半场是来自阜阳九中的訾珊珊老师和颍上五中的张化芝老师,同课异构《老王》,《老王》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次第三单元第二篇教读课文,作者杨绛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杨绛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 善良 仁义的品性。表达了作者人性之美的赞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这一单元主题是凡人小事,阅读策略是学习精读,熟读精思,把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文章语言质朴平实,明白如话却又在细微处见深意,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从近乎白描地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深情。
第一节课观摩的颍上五中张化芝的课,她以小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入,出示目标,有的放矢。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读感知:作者从老王身上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随即板书幸 不幸。说老王,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1到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到14段,说明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段落,具体的事例,来认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理解老王的善良。但这时,学生没有按照老师预定的思路走下去,所以出现了冷场,几乎学生动不起来。老王的善良,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精读8到16自然段,探究问题。这时基本上课堂变成老师的讲堂,丢掉了学生。说作者,作者之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老王的友好表现在哪里?体现作者怎样的品质?老师把自己做好的预设答案先屏显出来,让学生找。体会作者极富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体会作者的善良。说写法,大词小用,夸张详略得当,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方法。作业:写写身边的小人物。老师的设计思路是很清晰的。说老王 说作者 说写法。但是,因为是借班上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导致课堂出现冷场问题解决,只能靠老师去讲,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课观摩的是来自阜阳九中訾珊珊的课。她以“愧怍”为切入点,整堂课在学生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以杨绛话“唯有身边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事态人情的真相”引入新课。接着检测学生如何预习一篇新课文,实际上就是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对学情的了解。接着是感受愧怍,这也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当中,老师引导学生在文字里来回游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了愧怍。通过咬文爵字 句式变化 情景再现 探究疑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恰当的教学方法,机智的引导和追问,学生真正的动起来,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任。
下半场是研讨,王家良主任主持,先是耿棚中学校长汤少雪致辞,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学校的现状努力的前景。二十一中办公室主任吕超祥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他既肯定了优点,也委婉的指出不足,并结合自己的备课想法,说如何去备课,拿到文本撇开一切资料,自己专研,自己读,那些疑惑的,喜欢的 ,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设计的重难点。王家良老师做了微型报告《好课是设计出来的——基于学科素养的课堂目标设计达成与教材使用》,有新时代的教研背景,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有具体可行的课例,娓娓道来。
好课的标准:合宜的教学内容,深度的教学设计。听着容易,但是真正的去备课去取舍,真的需要专研学习。相信每一次出来学习都会有收获,学习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