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起全球化的时候,大多数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由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大航海时代,在哥伦布抵达“新世界”之后,商品、矿产资源、食用植物、奴隶和传染病在大西洋两岸间运输。新旧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然而,在耶鲁历史教授韩森(Valerie Hansen)眼中,全球化的开端要比哥伦布的航行早将近500年,公元1000年是全球化真正的开端。这一观点在她的著作《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中得到了系统阐述。
韩森(Valerie Hansen)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史和世界史已有三十余年。。著有《开放的帝国:1600 年前的中国历史》《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中古契约研究》《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丝绸之路新史》等汉学专著,这些作品都已引入中国。这本书的译者是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刘云军,目前从事宋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海外汉学(侧重宋代)的译介。公元1000年时值北宋,正好处于他的研究领域之内。
当我们把视角定格在公元1000年,那个年份是中国农历纪年庚子鼠年,北宋年间,辽国正值盛年。在西方有依然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和出现不久的神圣罗马帝国。在中东,哈里发的阿巴斯王朝还在顽强的生存着。突厥人的伽色尼王朝,则雄踞中亚。韩森认为在1000年左右,基于考古和文献证据,全球间货物贸易稳健增长。同时,还有宗教文化的交流。
汉森的论点部分地依赖于从公元1000年开始北美东北海岸的挪威维京人短期定居点的证据,。这个证据的存在并没有争议。 然而,挪威维京人在那个地区只停留了几年,并没有与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建立持久的贸易关系,这是一个有争论的地方。全球化是一种全球现象,需要新世界与旧世界一体化。这种一体化显然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十六世纪才得到了大发展,并不是公元1000年所在的十一世纪。
尽管如此,汉森仍然为纠正我们传统认为的全球化开端时间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多个地方发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千年即将结束和第二个千年之初的那几年时的国际贸易范围。 通过考古发现和众多的文献证据,韩森指出将中部美洲与当今美国联系起来的贸易路线。 同时,她还指出了安第斯居民和亚马逊地区居民间的稳固贸易。
显然,全球化的开始,始于亚洲的贸易。公元1000年,围绕中国,印度以及东非,中东、东南亚和东亚各国间建立了最广泛的贸易关系。韩森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印度洋上存在的繁荣贸易,这些贸易深深地影响了沿岸各国数百万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程度。这条贸易之路也可以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贸易之路,对中国而言,开通了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的航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而当时的西方,还处于整合阶段,西欧的内循环是主流,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之间存在着内部互动,通往外面的道路主要是与中东和中亚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是有限的。但是,欧洲无疑也是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一环。
1000多年过去了,在2021年的今天,全球化进程仍在继续。但是逆流的风险仍然存在。值此之际,摒弃零和思维,各国携手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实现互利共赢,应当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