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两会上,有教育界政协委员提出了“家长与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引起了一波热议。关于这件事,大部分爸妈的用词离不开“焦虑”、“愤怒”、“无奈”、“忍受”等不甚乐观的词汇,有人被孩子气出了病,有人早就投降变得佛系,还有人因此考了教师资格证。当孩子的功课变成了家长的作业,到底是前者比较难做,还是后者更无解?
恐辅症
晚上八点,姜先生和姜太太的家里异常安静:儿子在书房写作业,妈妈在一旁陪着看着,爸爸则在客厅看报纸。
“我是做一个榜样,让儿子专心学习,我不看电视视频、不玩手机、不打游戏,只看报纸。”姜先生说。
姜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二,学习和作业逐渐繁重,语、数、英、物、化、历、地,几乎每晚都有五到六科作业要完成,晚上十二点才做完功课是常事。
儿子学习到深夜,爸妈也跟着“静音陪读”。本身是药剂师的姜太太,经常要放下家务和其他工作,专心辅导儿子的数理化。
有时候看到儿子连基本的题目也不会做,姜太太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初中是最叛逆的时期,我不能用愤怒去发泄情绪,必须忍让并加倍耐心引导他。”
看着儿子因为作业而日夜劳累,身为父母自然感到心痛;但其实,为了陪伴和辅导孩子做功课,姜先生和姜太太自己也是身心俱疲。
姜先生一家的情况不是特例,要知道如今陪娃学习做功课,已经成为爸妈们的另一门“作业”,也成了部分父母的心头之痛,江湖人称“恐辅症”。
姜太太直言:“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为什么会出现“恐辅症”?
姜太太和身边的家长们觉得,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也相对应上升;当小朋友没办法独自承受,这部分压力便转嫁到了父母身上。
一入坑,深似海
阿林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也是一个9岁孩子的爸爸。由于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平日陪孩子做作业的任务便落到了他身上。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对于日常作业上的辅导,阿林暂时还能应付。最大的问题,来自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
去年母亲节,学校让儿子回家参照妈妈的形象,缝制一个布人偶送给妈妈当礼物。儿子不会针线活,只能找妈妈帮忙;妈妈也不会,只能求助爸爸。
可是阿林对针线手工也是一窍不通,最后只能找奶奶来救场。
“奶奶做了一晚上才把人偶做出来,结果还被孙子嫌弃了,说没有别的同学做得好看。”
所以到了之后的父亲节,当作业变成“画一幅爸爸的肖像”,儿子直接让术业有专攻的阿林亲自出马。
“想不通的是,家庭作业怎么变成了家长作业。母亲节的礼物让妈妈来做,父亲节的礼物让爸爸来做。”
阿林说,这些讲究动手的作业还真不少,手抄报、种植物、养金鱼等,五花八门各有不同。
其实阿林也明白,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要增进亲子交流,但他认为部分作业已超出了一个几岁小孩的水平,结果便是小朋友开始依赖父母去帮、甚至去替他们完成。
“于是,一个家庭作业的封闭循环便出现了:家庭作业布置下来,小孩不会做,家长来做,老师感觉做的还不错,以为学生有能力做更好的,然后出现了更高级的作业,小孩更不会做……”
阿林发现,儿子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家庭作业的苦主:做好了不见得有什么褒奖,做不好还被亲生的抱怨,简直就是“送命题”。
“不管是陪孩子做功课还是家庭作业,只有0次和无数次两个选项。一旦入坑,就不能回头了。”
我们没有不一样
在阿林看来,国内的家庭因为小孩教育问题所肩负的担子太大,他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有能力,将来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
但原来,“陪小孩做作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国外家长的情况也不见得更好。
去年,曾有报道称一名法国的9岁男孩因为不做作业,被发怒的家长殴打致死。
英国《卫报》也做过调查,称目前大部分英国家长都被小孩作业问题困扰;随后《早安英国》节目通过民意调查,发现52%的家长支持禁止家庭作业。
《华尔街日报》在去年12月刊登了一则新闻,表示美国康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部分学校,已开始取消作业,目的是减少学生和家长的额外负担。
……
即使教育环境和文化不一样,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太大不同。
有两个小朋友的妈妈Choe和家人在澳门生活工作,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这里的教学思维比较注重多元发展,单一升学压力没有国内重,家长也应该相对轻松。
然而事实又是否如此呢?
前几天,Choe和朋友分享了一张她抄写佛经的图片,正当大家感叹她写得一手好字之时,才发现图片的配文为“一位辅导完孩子,然后抄佛经自救的妈妈”。
Choe家中年长的姐姐就读幼儿园K3(相当于国内的大班),每天有功课要完成,是妈妈主要辅导的对象。
陪小朋友做作业,Choe有时候会很“劳气”(生气),而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则是现实和预期差距太大。
“因为小朋友的认知能力和大人不同,很多时候大人觉得孩子不会做是因为不用心、没有仔细观察。但事实上孩子的能力还没达到,所以大人看到小朋友在不应该出错的地方犯错,往往会很生气。”
Choe还说,照顾两个小朋友的日常已经让她经常感到焦虑,当焦虑遇上“恐辅症”,便如同星星之火找到了火药桶,一发不可收拾。
幸好,Choe还有写字画画可以让她暂时抛开以上所说的压力:“就像是逃避现实一样。”
有意思的是,Choe本身的职业,便是一名幼儿园教师。
爸妈,辛苦了
看一看Choe女儿的作业内容,包括工作纸、写笔画、英文字等,称不上是复杂或者难度高的功课,为何仍然会出现“恐辅症”?
女儿已经读高二的全职妈妈Lucy指出,家长陪读和辅导所受的“伤害”并非源自作业本身这些“物理攻击”,而是精神、时间、耐性均被消耗的“魔法攻击”。
为了有更方便的读书环境,Lucy和女儿搬离了原本的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妈妈负责大大小小的事务,女儿负责专心用功,真正全程陪读。
“我自知不能辅导她的作业,只能陪在她的身边。我所能提供的不是什么具体的学问,而是一种引导,让她有自主学习的习惯。”Lucy说。
Lucy的想法,是综合很多教育专家的意见所得出的。年纪越小的学生,自控能力难免缺失,这时候家长的陪伴辅导甚至督促就很重要。
“例如每天给孩子的作业检查签字,便是对小朋友努力的一种认可和鼓励。”Lucy说,
“辅导、陪伴孩子做作业当然累,身体累心更累。但有一天女儿跟我说‘妈妈辛苦了,我爱你’,你怎么能不心甘情愿地再付出多一点。”
有人为了孩子继续坚守,有人则懂得“苦中作乐”。
姜先生开始学会享受晚上陪伴儿子读书的时光。小孩在学习,他自己也心安理得放下手机,暂时离开白天工作的烦躁,静下心来看看书报,思考一些事情。
他说:“这段时光其实不错,我有了休闲放松的时间,也有了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的回忆。”
不过姜太太就持相反的意见:
“(姜先生)当然休闲,他只是坐在那里看报纸,真正辅导儿子功课的人是我。”
为何#同事同时#
与几位爸妈聊完,他们都对辅导孩子功课这件事感到头大,但同时又认为,这不过是为人父母所承担的其中一部分压力。回想起自己读书的年代,似乎爸爸妈妈并没有像如今家长般纠结和辛苦?或者正如老人家常说的,只有当了爹妈,才知道父母有多不容易吧。小朋友正在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学生,父母们又何尝不是正努力学习如何当一个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