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切收拾妥当,开车出门。路上车辆适中,毫不拥堵。天气晴好,心情美丽。放上一张陈奕迅的CD,跟着熟悉的旋律开始哼歌。真是美好一天不错的开端。
然而不期而至的一个电话让一切戛然而止。几天前到一个机构办事,各类款项都已付完。由于担心中间出状况打麻烦,双方约定好等一切事项办理妥当再开发票。
初始一切顺利。可后来无意得知一个办事人员上门取材料时,已经向老妈收取了几百元费用。我神经大条的可爱老妈当时没有跟我确认,两天后才想起来在电话里简单提了一句。而我当时去交钱时没有任何人提过此事,因此我直接付清几千元全款。
本想应该是工作交接方面的疏漏,于是给该机构负责人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对方表示周一上班就把多收的钱退回来。可今天接到电话,不是预期中讨论用何种方式退款,而是告知我,早上刚开完会,确认没有多收钱,一定是我记错了。
听对方这样说,除了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之外,一股怒火凭空而起。关了音乐,我再次重申我交完全款两天后才得知老妈还付过钱,然后再打电话确认是否重复收了部分款项。当天交款时,没有任何人告知我已经收过一部分钱,因此应该扣减已收钱数。
一想到当时没有开收据,没有开发票,基本无法证明到底交了多少钱。莫名其妙变成一件需要打嘴仗的事情,真的很懊恼。再加上交款那天,当我按约定时间赶到该机构,接手我事情的是个职场小白,中间不停出错返工,害我白白多等了两个多小时。
当时对方负责人过意不去,一个劲道歉,我也不想太计较,也就过去了。可现在钱数又变得说不清楚,着实让人窝火。于是新仇旧恨一并发作,口气很不好地数落该机构怎么可以做事这么颠三倒四,交接混乱,导致最后出现这样的无头帐。对方跟我短兵相接后,表示会再做调查然后回复我,然后匆匆挂了电话。
出门时的好心情已经荡然无存。音乐也没有心情再听了。看着眼前飞驰而过的一辆辆汽车,深深吸了口气,慢慢静下心来。我扪心自问,只是一件小事,钱数也不是很多,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大的火气,英文中有个词语叫“overreact”(过度反应)用来形容当时的状态非常贴切。
事件本身并不曲折复杂,之所以能轻易触碰到我的愤怒按钮,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源于记忆中被冤枉的不愉快往事,经由这次事件,当时没有得到释放的愤怒与压抑情绪被再度唤醒。轻易调动的怒火不只是针对这件事,而是对经历过的所有冤屈做出的激烈回应。
想明白后,再接到该机构负责人的电话时,我特意对上次电话中的失态诚恳表达了歉意。后来对方也表示确实属于他们工作失误,道歉之余约定好退款方案。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就此结束。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不愉快的经历。事件很快会过去,但没有处理好的感受与情绪会遗留在我们的头脑中。给我们打下“被冤枉”、“被不公平对待”、“被曲解”、“被陷害”、“不被接纳”、“不被爱”等各种受害人标签。
这些标签像沉沉睡去的雄狮,平时不会有太大威力。但一旦出现类似的事件将这头雄狮唤醒,我们心理受伤后的委屈与愤怒便会以惊人的能量表达出来。因此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勃然大怒;因为不太严重的事件泪流满面;会将某句无心的话语放在心上无法释怀。
我们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创伤后遗症留下的情绪按钮。只要涉及便一触即发。了解自己由于过度反应造成的尴尬事件原因,有助于梳理我们的内在情绪,接纳自己的各类反应。并且不轻易给自己太多负面的自我评价。如:我是个脾气不好的人;我没有别人会控制情绪;我不擅长跟别人沟通;我是一个失败者等等。
理清原因,找到根结所在,我们可以在成年后用更加成熟的心态与丰富的人生经验修复曾经的心理创伤。当激烈的情绪反应再次出现,用心拥抱自己,静心感知自己的心理状态,接纳臣服已经发生的事实。用更加平和的心态,不批判、不抱怨、不把自己当做受害者,学习去治愈自己。不让它们再轻易给我们的生活添乱。
每个人的成长史极其复杂,各种经历与遭遇的事件五花八门。没有人从未受过心理伤害。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樱桃好吃又有营养,可有个姑娘从来不吃。听她讲是源于儿时的不愉快经历。小时候妈妈带她去吃席,当年四五岁的她被一碗甜汤里颜色鲜艳的红樱桃所吸引,由于个子太小,于是她站在椅子上努力去够那个樱桃。正在和别人聊天的妈妈立刻制止了她,因为觉得她没有家教,丢了家人的脸,回家后妈妈狠狠把她揍了一顿。
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她无比憎恨樱桃,认为都是因为樱桃才害自己挨打。直到成年,她一直遵守“绝不吃樱桃”的诺言。后来和妈妈聊起这件事,妈妈都不记得了。妈妈轻描淡写地说:“孩子吃个樱桃而已,我怎么会打孩子呢?”
我们最亲近的父母,是最多直接参与我们成长过程的人。他们只是常人而非神,加上年代、环境、学识、认知等各类局限,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也会犯错,也会失误。这些不甚正确的教养方式或多或少会给我们造成各类心理创伤。
当我们成年后渐渐进入社会,甚至当我们也为人父母后,我们才可以更加理解父母。接受他们的不完美、理解他们的脆弱、接纳他们的局限。曾经的心理创伤不妨跟父母找个时机平心静气地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父母和解,与往事和解,与创伤和解。
插一句题外话,有个做茶叶生意的小伙跟我说过,他发现和父亲坐着一起喝茶可以聊开许多事情,大家可以试试看。
用力拥抱当年那个年幼弱小的自己。告诉自己,我明白你所有的感受。现在一切都过去了。父母或者他人只是由于他们的个人局限,无意中伤害了当年的不够强大的我。现在的我已经长大,变得更有力量。我可以修复好这些创伤,不再让它继续影响我的生活。
另外一个姑娘,由于是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她和哥哥。工作忙碌的妈妈根本没有多余时间在饮食上花费太多心思,于是这个姑娘上幼儿园之前几乎没有吃过面条。
有一次幼儿园午餐刚好是面条。时年三四岁的小姑娘新鲜又好奇,用筷子挑起面条,没有断,站起来一看面条还是没有断,最后直接站在凳子上把长长的面条挑起来吃。这一幕让老师看见后,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两个耳光。
姑娘说她现在都记得挨了两个耳光后脸颊火辣辣的感受。之后也没有太多机会吃到面条,直到姑娘上大学住校后,一次与同学们出去吃饭,才真正尝到了面条的滋味。一听姑娘几乎没有吃过,同行的一个同学主动帮她点餐,其他人纷纷热心地给她加调料,把面拌开,直接端到她的面前,招呼她好好吃。同学们的热情、温馨的场面、面条的香味改变了姑娘关于面条的记忆。
后来姑娘像找到新大陆一样,惊喜地发现原来面条这么好吃。面条居然有如此丰富的种类。揪面、拉面、刀削面、臊子面......儿时不愉快的记忆还在,可是成年后的她,没有把面条当做挨打的罪魁祸首,没有因为伤痛的记忆抗拒面条。通过同学们的温情与自己的尝试成功跨院了不怎么吃面条这个坎。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我们与足够的勇气,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我们会发现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仔细包装过得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张德芬
顺境与快乐固然招人喜爱,但是挫折与磨难才可以磨练我们的心智,使我们不断成长。我们不感谢伤害我们的人与事,但我们要有把“不好的开端”转化为“好的结局”的智慧与能力。而不是任由他人、事件以及我们第一反应轻易摆布,把我们的选择与心情,交给别人与一些固执且不可靠的思维定式。
拜伦‧凯蒂在"功课"(The Work) 中提出的转念方法,即随时关照自己的思想,并且检验它们的真实性。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我们都曾经历过粗暴、无礼、不公平对待。年幼时我们只能把恐惧、痛苦与委屈压抑在心底。可是,当我们长大成熟,我们是否可以用学识、用知识、用智慧、用对人性的洞察进行自我疗愈?让自己拥有喜悦和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