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问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仔细想想,还真没有。
说到最大的感受或者收获,我自己就必须把所有的收获罗列出来,然后再排出个一二三四,这个还挺难的。对我来说,这次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美好或者不堪,顺利或者阻碍。既然都是财富,我也不必去比较哪个最值钱,哪个相对廉价。
要说真有的话,那就是五个月的旅行,真的好累!
以后有机会还去吗?去啊,为什么不去。
有些路,走着可能会累,但不走,又觉得后悔。
王路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人生不足百年,完善人格最重要,生活其次。”我觉得可以直接搬过来当作我的人生信条了。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变得麻木,缺乏新鲜感。这时候就需要一次出行来调剂生活。哪怕是一次短途旅行,回来后,感觉身边的环境已经随着心情发生了变化。
当时在西双版纳的章朗村,他们布朗族的人在家里都是不穿鞋的,即使盖的新房子都是水泥地面,也是习惯进门先脱鞋。甚至在佛寺,不光在室内,在院子里他们都是赤脚行走的。为了尊重当地文化,我也经常不穿鞋。走在院子里的卵石铺地,或者沙路上,有点痒,有点硌脚,但是很舒服,还能感受到阳光赐予大地的温度。
现在有时候赤脚在屋里走走,也会觉得很舒服。就是因为这一段经历,可能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一点小变化。
在旅行中,有时会被某个情节不经意的电击,时间缓缓流淌,进而延展出无数幻想的空间。这是在习惯了的环境里不容易产生的。
一路上住过很多青旅客栈宾馆,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西江苗寨住过的一家客栈。不是它的硬件设施有多齐全,装修有多豪华。而是我住的那间房有一扇和墙壁等长的大玻璃窗,窗外有棵树叶很浓密的大树。枝叶覆盖着整扇窗户,满眼的绿意。窗户朝东,早上阳光会透过树叶的缝隙飘进来,铺满整个房间。这种感觉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园子里,外婆带我去采摘水果,外婆把我抱起来,放在树干上,我沿着树干爬上去,逆着光伸手去摘果子。阳光从树叶间落下来,落到树干上,落到地上。
曾看过《环球邮报》做的一个小统计,提出了30件令人开心的生活琐事。比如
--摸摸口袋,竟然发现里面有钱;
--别人为你按着电梯门的“开”键,等你进来;
--请别人为你挠背,他一下子挠到了最痒的部位;
--突然想起小时候最好朋友的电话号码;
--干净利落地撕下有黏性的价格标签;
--一下子将废物扔进了垃圾箱,太准了;
--下雪后,第一个踩出脚印等等。
平常在家因为对周围的环境实在太熟悉了,所以懒得观察。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任何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有些小事平时不太注意,可一经提醒,瞬间会觉得如此美好。就像村上说的:“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而这许许多多的小确幸,才会让生活这课大树枝繁叶茂。
旅行只是零食,生活才是正餐。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若无法理解别人的生活,就只能永远生活在逼仄的空间里。
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大学生,特别喜欢“吃”。曾经和朋友一起吃了一顿高级日式料理,人均花了七八百。然后,吃了半个月的泡面。
他这么做值吗?
有的人说值,有的人说不值。
前年在北京实习的时候,有次下班回家坐地铁,看到一个哥们抓着扶手很艰难地下楼梯,我就上前扶了他一把。他道了声谢谢,说休息一下就好了。五分钟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几个月可以活的话,你会做什么?”我说:“我还真没想过,有可能做一些特别想做的事吧!”
就这个话题我们聊上了,他得了癌症,晚期,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94年的,比我还小三岁。但是已经工作了两年,还开了一家自己的宠物店。问他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他说他要带父母去做一次详细的身体检查,还说想见一下前任。别的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他觉得以后会过得很好,如果还有以后的话。
后来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过了几个月,给他打电话,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谁也不知道,死神在哪一刻降临。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会后悔吗?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后悔吗?
其实穷也好,富也好,出去旅行也好,在家也好,把生活慢慢修炼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最重要。生活,不是活着就好,而是每天乐于活着。很多事,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何必真的等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才想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