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成功挑战完《孙子兵法》100百遍的诵读,为期一个月,今天开始了《孝经》一百的研读。读了《孙子兵法》,感觉生活处处皆战场。今天就谈谈孙子吧!
一、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约公元前545—470年),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大约与儒学的创使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
公元前545年 孙武出生,他出生于齐国军事世家田氏家族,他的祖先原来是陈国的公子完,因为避乱逃到齐国。齐桓公听说他年轻有为,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一职,公子完在齐国定居后,国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所以又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即是孙武的祖父田书,国伐莒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
孙武8岁的时候被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在13岁的时候,齐国的贵族田、鲍、国、高四族之间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和斗争,史称“四姓之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春秋末期崛起的南方强国——吴国。孙子在吴国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写作兵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由楚国流亡至吴国、在吴王宗室公子光门下做宾客的吴子胥。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夺取王位,号为“阖闾”,他勤俭治国,广揽人才。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就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
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伍子胥前后七次推荐孙武,最终吴王让伍子胥拜请孙武出山。
二、吴宫教战斩美姬
孙子晋见吴王,呈上所著的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于是吴王就说:“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规模地试一下指挥军队吗?”孙子说:“可以。”吴王说:“可以用妇女来试一下吗?”孙子说:“可以。”
于是吴王就从皇宫挑选了180名美女。孙子把她们分成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名妃子分别担任两队的队长,并命令大家都拿着戟。孙子下令说:“你们知道你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心吗?”宫女们说:“知道。”孙子说:“等一下我发令时,我说向前,你们就看左手方向;我说向右,你们就看右手方向;向后,你们就看背心所对的方向。”宫女们回答:“是。”
纪律已经宣布清楚,就摆好用来行刑的斧钺(指兵器,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种,用来劈开头颅),三番五次把纪律交代清楚。于是击鼓命令向右,宫女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孙子说:“纪律不明确,交代不清楚,这是将帅的罪过。”又三番五次地反复告诫,然后击鼓命令向左,宫女们又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不明确,交代不清楚,是将帅的过错;既然已经再三说明了,而仍然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于是要斩杀两队的队长。
吴王在台上观看这场操练,看见将要斩杀自己宠爱的妃子,大吃一惊,便赶快派人传下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用兵了,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吃起东西来都觉得无味,请你不要斩杀她们。”孙子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军,将军在军队中,对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听从。”于是斩杀了两个队长示众。
孙子又命二位宫女为队长,于是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站起,所有的动作都符合规定的要求,没有人敢作声。于是孙子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训练得整整齐齐,国王可以下来看看,任凭国王想怎样用就怎样用,即使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吴王说:“将军结束训练回馆舍休息去吧。我不想下来看了。”孙子说:“国王只是爱好兵法的词句,不能在实际中运用它。”
从此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