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早上出门,跟一位朋友聊,她说每次出门都会算好时间:路上多久,安检多久,一般提前两小时到机场。看了自己一路的时间安排,出现种种差错倒还好,提前1.5小时,虽然有些匆忙也是顺利登机。
对我来说,做到这一点委实不易。每次赶火车或飞机,我都焦虑、焦虑、焦虑,因为以往总迟到、误点,仿若搏命,好多次最后5分钟跳上火车。时间久了,哪扛得住?煎熬太久,被逼熬改了,恐惧于搏命的心脏狂跳与满头大汗,肾上腺激素暴增。
我也开始客观分析,到底为什么会如此匆忙?原来,每一次都只留出恰好的时间,比如路途一小时,就卡着一小时才出门,万一堵车或出点岔子直接泡汤,没有预留出弹性或应急的时间。
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明理),我想还是客观一些(客观),经过反复调试,发现如果赶火车最少留30分钟或一小时,飞机最少1.5-2小时,不失为宽裕的出行方案。试验几次,效果斐然,渐渐从容多了。从容几次,爽爽爽!看朋友搏命而来,忍不住开怀大笑,得意忘形。多巴胺纷纷分泌,快感十足!因为从容,也有耐心多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件糗时事里包括一个有趣的现象:
恐惧搏命的难受〉开始改变〉明理,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客观分析,提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反复做,不断试验、调试〉收获从容与淡定的正向反馈〉效果稳固下来〉持续改进〉变得有耐心多了
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当一件事情影响太大(比如坏习惯),以至于被迫改变,往往出现三处关键点:
明理:找到问题的实质或本质,了知个中道理。比如明白自控力是什么,它的运行原理是怎么回事;
客观:明理后保持真实、客观,跳出自我的框架分析、判断、选择出与原有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不同的替代方案。比如了解自控力是一门科学,是大脑极其耗费能量的一件事,自控力是有限的,可能会更客观地面对失控,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自控力能量充足的时候去做;
行动:想得再多,都不如做一做,收集反馈不断改进。还是那句老话:先做、多做、多做到。
套到其他事情上,“明理、客观、行动”的流程同样管用,比如在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时,发现早睡确实不是我的刚需,折腾、调整起来异常痛苦。这周终于实现了,因为体检发现有几处问题,“不健康时,健康成为刚需”,刚需秒杀了早睡早起。
当然,亲爱的读者,并不是只能按照这样的排序,这三处顺序都可以调来调去,尤其行动。
绕了这么久,给你讲一个我听过的,牛逼闪闪不迟到的绝招,权作结尾:
有一位行业大拿,每次约人,都会提前一小时到约定地点,点上一壶茶或一杯咖啡,慢慢喝,直到约定的时间来临。
ps:你经常迟到吗?你如何看待迟到?这篇文章是否能启发你的下一步计划呢?欢迎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