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之所以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治理好国家,在上位的人孝敬老人,那百姓就会孝敬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能尊重长辈,那百姓便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能够体恤孤幼的人,那百姓就不会违背这一公德,会照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如果讨厌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讨厌你的下属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它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讨厌你前面的人一作为,就不要把这种作为加到后面的人身上;如果讨厌后面人的作为,就不要用这些作为对待前面的人;如果讨厌左边人的作为,就不要把这些作为加到右边的人身上;如果讨厌右边人的作为,就不要把这些作为加到左边人的身上。这就是君子推己及人在道德上所起的示范作用。
「兴」
勃然兴起之状,孕育生命的气象。兴,有唤醒之意,唤醒希望,唤醒生命,让生命唤醒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做为家长,老师,我们如何唤醒学生和孩子?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状态是“兴”,是活泼泼的、一触就动的,是“栩栩然、兴兴然的”,要用自身的兴发感动来影响他们,唤醒其生命的力量。
「絜矩」
絜矩是古代的度量工具,象征着法度、准则。在这里是丈量道德的尺度,这种尺度应该是对上对下、对前对后、对左对右都是一样的。有了这把尺子,一旦你对某些处事方式的道德尺度出现模糊的时候,去对应的那里做一下衡量,如果觉得不合适,那就是不符合道德尺度的。比如:如果我们不喜欢父母拿我们和别人比,就不要把这种做法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再如:在和朋友同事交往中,如果不喜欢他们的某种行为或处事方式,那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其它的朋友或同事。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看到别人的缺点时,就要注意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进而改之。
古希腊也有很多“絜矩之道”的经典语句。
例如:「你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请你不要做」。「你所要避免的苦难,不要强加给别人。」《圣经》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