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整个六月,我所发朋友圈的汇总。
01
那年夏天,栀子花开,骄阳似火。
那年夏天,植物长得很嚣张。
那年夏天,空气是压抑的,氛围是紧张的,气味是苦涩的,感觉是痛苦的。
那个夏天离开后再也没回来。但它的碎片,却偶尔会浮现在记忆深处。
也许,那一年的夏天,不是一个季节,而是一生。
02
写爆文的,每天要看大量爆款文章的标题;
做闲鱼的,每天都要分析同行热销宝贝;
做短视频的,每天都要专门抽时间去刷平台上的视频。
很多能力、素质、动作是通用的,在各个项目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
这也就是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原因,要首先要把人本身锻炼出来,人是做成事情的前提,而不是所谓的项目。
03
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对个人成长和认知提升有帮助的信息,在公域里,要么不方便说出来,要么由于不太迎合人性,过于平淡,不太容易传播开来。
04
成为高手的三步曲:
①意识到你和高手之间的差别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别。
②去学习厉害的思维方式。
③多用这些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刻意练习。
05
自从有互联网以来,最恶臭的一个网络用语是:家人们。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甜有多甜。一直泡在蜜罐里的人,会觉得甜是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不知不觉,来到了短视频时代。回看从前,恍若隔世。
正因为抖音存在不确定性,普通人才有机会,如果抖音是确定性的,那么它将是精英和资本的游戏。
06
有木有一种感觉:现在的大学,有些专业已经脱离实际,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专业,最大的作用是养了一批教授和老师。至于毕业后,学生的死活,那不是学校操心的事儿!
07
在一些单亲宝妈的励志视频下面,通常会有这样的一条高赞评论:为母则刚。
为母则刚,固然值得尊敬,但有木有想过,与其为母则刚,不如还没为母的时候,聪明一点、自强一点,这样为母的时候或许不用那么刚了。
此外,一些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不改变,传给了下一代,将来自己的女儿为母了,会不会重蹈上一辈的生存模式,继续刚下去?。
07
为什么刚开始都强调模仿、对标,而不是原创、创新?
其实很多时候,原不原创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你的做法要符合商业逻辑。
那啥叫符合商业逻辑?
一两句话说不清,但大多数同行在用且有效果的方法,肯定是符合逻辑的,因为被市场验证过。
而至于创新,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在一个行业里深耕了许久;
②对行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已到达瓶颈期。
所以,一切又回到了做项目的三步曲:复制、优化、创新。
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但是我又感觉,不管是多么浅显、多么细微的道理,要想真正做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最近,又是一上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屑于研究同行。
08
关于学习,有个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点:反馈。
为什么反馈如此重要?
因为你所理解的,和老师想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太一致,存在偏差。
只有不断反馈,及时纠正,偏差才可能消失。
此外,汉语并不是一门精确的语言,它追求的是高度概括。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困难,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不同人的理解可能大相径庭。
09
①成人逐渐幼稚化,物质越来越发达,但精神世界却相当空虚。
②很多人明明什么都不懂,却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我们要警惕成为这种人,要保持谦卑,承认自己的愚蠢和无知。
10
越来越多的人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很多人不再沉默,开始积极在网上发声。
网络创业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投入相对较小,缺点是抗风险能力差。
因此,很多人开始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私域流量、产品品牌、个人品牌、团队管理、人脉交情等都可以成为护城河。
这其中,个人品牌是为数不多的,普通人能做,天花板又很高的事情。而且它能为其他护城河进行赋能。
既然做个人品牌,那么内容则是不变的主题。
目前的形势下,我觉得单靠文字内容来打造个人品牌,有点吃力了。还是要尽量多拍短视频。
11
做事还是要多从规律出发。
规律一定是客观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规律可能是残忍的,无情的,但这只是人的主观感受。让人面对规律,完全不掺杂个人情绪,是很难的。毕竟人首先是主观性,情绪化的动物。
人的修炼就是要寻找规律、适应规律、利用规律。
文艺青年非常注重自我感受的表达,这用来搞艺术创作或许不成问题,但是做商业,自我的感受不能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
没办法,商业就是这么一个“庸俗”的玩意儿。
12
切记:真相不重要,情绪才重要!
大多数人是情绪的产物,安抚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至于真相,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知道。
实话实说,掏心掏肺,是很稀缺的东西,不要轻易示人,除非关系足够深,或者对方有足够多的诚意。
否则,就会沦为吃力不讨好的老好人!
13
个体网络创业的三大错觉:
1)不需要社交
“我都跑到网上来赚钱了,终于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了。”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毕竟一个人的信息和能力是有限的,思维还存在盲区。
虽然网络圈子的社交,没有传统行业那么油腻和夸张,但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要注意的。
社交的核心有三个:筛选、真诚、价值。掌握了核心,社交的形式才管用。
2)不需要站队
商业是需要盟友的。不仅是我们,新闻上那些经常出现的顶级大佬,他们背后也需要进行资本站队。
3)为所欲为
任何行业越往上走,圈子越小,行业里有名的人,很多私下都是认识的。除非是捞一把就走,否则,有些事情一旦做得太不体面,也就堵死了向上社交的大门。
14
说得好,要破除一考定终身的思维。长久来看,一切都是均值回归,一切都将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15
一个废弃的b站搬运账号,一年多没登录。今天登录发现:虽然粉丝来来去去,并且还被平台删了不少视频,但粉丝总量竟然变化不大。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优质内容的威力。
16
一些博主接触的人多了后,会感慨:人性本恶,很多人没良心。
很多人心里是这样想的,但不会说出来。
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博主,辞职后做知识付费。起初的他,满满的理想主义,充满热情激情与耐性,他感觉自己在拯救这个行业。
被某些学员狠狠地上了一课后,现在的他,脾气暴躁,唯我独尊,动不动就骂人。
他觉得很多人不可被教,他说他只能满足少数人。
有些人无意中看到他早年讲课的视频,惊呼:他竟然还有过这样温和的一面?
17
之前听一个外汇投资大佬,讲关于金融交易的事情。讲了很多,都忘了,但有一段话,记得特别清楚:
你得先弄懂价格波动背后的原理。弄懂了都好说,弄不懂,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找一个弄懂的人,跟随他交易即可。
很朴素的话,适合很多领域。
18
很多人不是想赚钱,而是想体面地赚钱。但一切都有一个过程,人是慢慢地趋向于高级。
在这之前,请先躬身入局,弄脏双手。只有积极地与世界交手,才能获取最真实的力量。
19
这个原理用在短视频上同样有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做出了一个爆款视频后,他模仿这个视频继续拍,大概率还能再火几次。
20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所有知识工作者都应该掌握chatgpt之类的AI工具。
我觉得,只有对于行业和自身业务有着深刻的认知,才能真正掌握AI工具。随口一问,是问不出优质问题的,自然也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因此,我不认为AI会取代人类,但AI运用得当,的确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目前的时代,每一个人在网络上都有一个对应的社交账号;在未来的时代,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有一个工作小助手,这个小助手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21
①能花钱搞定的事情,尽量别去消耗人情。
②ip未必是暴富的途径,但却是一个靠谱的退路,可以为人生托底,不管打工还是创业,都是这样。
③创业是验证假设的过程,不是胡乱猜测。
22
再牛逼的大佬,在某些人面前也是一副小弟模样,榜单上的那些人也不例外。
只有一种人,可以永远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在乎。
这种人俗称:滚刀肉,混不吝。
23
抖音上有很多烂书,但读它的人并不觉得烂。
比如一个人为了向上社交,去读一些教人搞阴谋诡计的书,并且欣欣然。
当一个人去算计段位比他高的人,也就等于封死了上升之路。
首先,你能用的套路,段位高的人大都经历过;其次,一个人能混到一定的层次,他肯定不比你傻。
问题是,很多人只愿意去看他所想看的,去学他愿意学的。
这应该是个人提升认知所面临的最大阻碍之一。
但你有木有想过,你所想的,所认为的不一定是对的呢?
一旦学习的原点,学习的方向是错的,再多努力,作用也不大。
高手都有一个习惯:对自己的判断进行再次判断。
24
这类账号让我想起了当年qq时代的白菜群、秒杀群、羊毛群。
时代变了,但有些需求一直没变。只不过换了个场景,换了个方式。
25
①信息+链接+验证=认知
②知道和做到之间,真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③爽文爽剧,故事奇闻,八卦谈资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④因制度、文化、环境带来的无形的压迫,最为沉重,但很多人没有知觉,也意识不到,并且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