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为你准备的书是《游戏力》。
有些心事,孩子永远不会说给你听,但他会做给你看。
不信?那我们先来看这样几个场景。
你和孩子路过玩具店,他哭着喊着要买玩具。
你一次又一次催孩子快点起床穿衣吃早饭,但他却一直光着屁股在床上玩玩具。
你忍着着疲惫陪孩子写作业,他却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嚷着要看电视,就这样一直写到深夜。
是不是说起来都是泪呀?是呀,这都要快成为妈妈标配了。问题或有不同,但烦恼大致相似。一句话就是,你苦口婆心,他充耳不闻。其实,你知道吗?从心理学上讲,所有问题行为的产生,都源于内在未满足的期待和感受。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最常见的是打骂、指责、训斥、惩罚、说教等等,但结果一般都很糟糕,孩子屡教不改,自己气个半死,甚至有人说:“想多活几年,就别要孩子!”
孩子真的这么难管吗?游戏治疗大师否定了这个说法,他说,难管是因为你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而不是孩子喜欢的方式。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就发现,0-12岁最喜欢的东西是游戏,他们的成长是在游戏中完成的,但大人却喜欢说教。
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方式不对,孩子行为背后又有其他原因,那父母要怎么做呢?别急,今天,我就和你一起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学做游戏力父母,去激发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和勇气。
这本书的作者是劳伦斯•科恩,他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也是著名的儿童游戏治疗师,他有着数十年的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
《游戏力》一书便是对数十年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整理,这本书曾获得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
接下来,我就为你解读《游戏力》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会了解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你也会知道游戏是怎样帮助孩子的,我还会教你做游戏力父母的方法。
好了,话不多说,现在开始我们的学习吧!
我们虽然是不同孩子的父母,却有着同样的烦恼,那就是“好说歹说,孩子就是不听!”
比如买玩具,他承诺“我会自己收拾好玩具的”,但回到家,任凭你一再提醒,他还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你提醒太多,他还会朝你喊:“你是坏妈妈”。
又比如二胎家庭里,弟弟非得要哥哥手里的玩具,哥哥死活不给,你尝试哄哄老二,但他哭得更凶,你试着劝老大让一下弟弟,他说你偏心。总之,不见硝烟,却争吵不断。
接近疯狂的妈妈们一再发问:“到底要怎么办啊?”
亲爱的,今天我想告诉你:孩子的行为就像加密信号,藏着很多情绪和需求。
就拿两个孩子抢玩具来说吧,我们都寄希望于老大像让梨的孔融一样,劝给弟弟玩会,但他不仅不给,还会朝着弟弟各种炫耀,那他是自私吗?
当然不是,而是藏着一份未被满足情绪和需求。
玩具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很小,但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他最爱的东西,让出来是很难受的。
尤其爸妈劝他让给弟弟或者妹妹时,哥哥心中会有一种声音:“爸爸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才会说:“你偏心”“我恨弟弟”这样的话。
拿我们成年人的例子,你会更清楚。比如你家有10套房子,但你妹妹家一套也没有,你爸妈说:“你也住不了10套,给你妹妹一套吧!”你会心甘情愿地给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亲爱的,你劝老大让给老二玩具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所以我想说,你不知道孩子哭的理由,不代表他没有哭的理由。
从心理上讲,面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人会产生感受,然后会产生情绪和需要,比如难过、悲伤等情绪和“爱我”“尊重我”等需要,一旦不满足,就会出现了各种问题行为。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你要先学会解锁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那要如何解锁呢?答案只有3个字:玩游戏。
我给你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二胎家庭,爸爸出差,妈妈一个人看不了两个孩子,所以让老大去奶奶家住几天,孩子平时很喜欢奶奶家。但今天,他就是不去,还把自己关在了卧室里。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可以先想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爸爸的做法。
他没有指责孩子,而是从门缝给孩子不停地传纸条,有写的字,也有画的画,你可能不信,过了一会,孩子的态度来了个360度大转变。他打开门,生气地告诉爸爸:“我不去奶奶家,你也不能碰我。”
很显然,他虽然开门了,但还是有情绪,这个时候,爸爸只是回复了好。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主动跑到爸爸腿上坐下来,把头深埋在爸爸胸前。
爸爸就这样抱着他呆了一会后,他自己去收拾了行李,跟爸爸说:“走吧,爸爸。”
那现在就要揭晓你的答案了,你会怎么做呢?我猜一定要有人这样做,一边敲门,一边说:“你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吗?”或者会说:“听话,快出来,我给你买新玩具,你一起带过去!”其实,这样的解决方式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停敲门会让孩子情绪越来越大;而说他不守承诺,会让他产生“我不好”的挫败感。就算用玩具成功吸引了孩子,他下一次还会这样大吵大闹。
一句话就是,如果看不到孩子内心真正的情绪和情绪,我们只能事倍功半。
而这个爸爸做得很好,他把说教换成了游戏,用传纸条游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而纸条内容又很好安抚了孩子,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所以,他才会出门,会趴在爸爸胸前,会在没情绪时,让爸爸带他去奶奶家。
可见,人际关系中,道理与感受想比,感受终究略胜一筹。
好了,学习完第一部分,你知道了,孩子的行为是一种加密信号,他用行为来跟你讲述他的情绪和需求,你还知道了游戏是我们走进孩子,了解他真实情绪和需求的最好方式。
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禁止孩子游戏,就好比禁止大人说话和思考。”
为了让你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游戏,我还会告诉你,游戏是如何帮助孩子的?也就是我们第二部分的内容。
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生命的本质是游戏。”而游戏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倾听和倾诉。
怎么理解呢?我会从三个方面为你解释游戏对一个孩子的意义,它们分别是游戏可以建立联结、提升孩子自信和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游戏是建立联结的过程。
毫无疑问,孩子出现行为问题,都是联结断裂的结果。
所以,你会看到,当孩子不满意时,你越说,他越哭,你越抱他,他越用尽全力推开你。那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当然不是,你可以用游戏来和孩子建立联结。
可能有人就说了:“没用,孩子根本就不跟你玩”。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一个孩子去上培训课,就因为爸爸没开车送他,他抱怨了一路。到了机构,妈妈让他跟老师打招呼,他头也不抬,妈妈催他赶紧去上课,他喊道:“我一点都不喜欢上这个课,是爸爸报的,让他上。”老师哄他说:“那我们这次就完游戏吧。”孩子又说:“我才不喜欢和你玩游戏。”
我想问问你,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样做?
没错,先是生气,然后一顿训斥,这个妈妈也是这样,但老师阻止了她,随时拿起一个球说:“我手里有个球,我是不能保证会扔给谁。”孩子白了老师一眼说:“我知道你肯定会扔给我。”
老师没有说话,而是故意转了一个圈,把球扔给了身边的老师,身边的老师又扔给了孩子妈妈,这个时候,孩子因为好奇。
瞥了一眼球,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快速把球传给了他,你知道吗?这个孩子很稳地拿住球,重重地扔给了妈妈。
亲爱的,你发现没有?这时候,联结就已经发生了,孩子用球跟妈妈表达心中的怒火,就这样玩了半小时后,孩子笑着去上课了。
是不是很神奇?其实也很简单。但我还是想从心理学角度为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游戏会起作用。
你看啊,孩子生气时,是不希望有人靠近他的,刚好传球会让彼此都保持一定距离,而球的传来传去又像一条线,把大家联结在一起。
所以,这样的一份联结让孩子从不配合到偷偷观察球,到扔给妈妈,再到后来的开心上课,这就是大人用游戏走进孩子内心,并成功影响他的过程。
但我想要澄清的是,并不是只有传球游戏可以让彼此联结,只要是游戏,要想玩下去,就是联结在起作用。
其次,我们来说说第二点,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
每个人生而孤独,这是不变的事实,而自信最大的敌人是孤独感和无力感。
你知道吗?孩子在童年时期,会有三次建立自信的关键期,分别是出生时、刚学走路时和走进学校时。
如果在三个关键期,你多和孩子玩游戏,他更能打好自信的基础,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喜欢用语言。比如我们会告诉好奇的孩子:“这个危险,不要过去!”“不要碰!”“你坐好,我来!”
这些话你是不是很熟悉?毫无疑问,这的确是为了孩子好,但他根本听不进去。因为这个时期,孩子思维是没有太多逻辑的。
所以,你会看到,你不让他踩狗狗便便的孩子偏偏一脚踩上去,你不让他骂人,他却在骂完人后哈哈大笑。你会觉得孩子和你作对,其实,他是用这样的行为增加自己对外界的掌控感。
你可能要说了“就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我才要告诉他啊?难不成什么都不管。”当然不是,但你可以把想说的话用游戏的形式告诉孩子,他更能理解。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你要给孩子剪指甲,但他死活不要。
其实啊,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你可以先和孩子玩一个123木头人的游戏,每当孩子喊停,你就真的停下来,让他有一份感觉:“我是控制这个游戏的,我喊停,妈妈就会停下来。”
玩得很开心时,你再告诉孩子玩一个新的“剪指甲版的123木头人”游戏,还是孩子控制游戏进度。
每当孩子让你停下来,你就停下来,玩好这个游戏时,你也给孩子剪好了指甲,更重要的是,孩子收获了一份“可以掌控外界”的感觉,只要这样的感觉多了,孩子就会更自信,更愿意尝试那些害怕的事情。
又比如孩子骂脏话,当父母的都很厌烦这个问题,但你也知道,训斥基本是不管用的,我告诉你啊,你可以和他这样玩游戏。
比如孩子骂你“狗屎”,你可以不接招地说:“随便你说,但是臭小子,你要是敢说我胖胖,我可会揍你啊”,你放心,孩子接下来,就会一边幸灾乐祸喊“胖胖”,一边四处躲藏。这个时候,你可以追上孩子,把他抱起来转圈圈或者在地上打滚。总之,让他哈哈大笑就行。
你不仅会帮你让孩子忘掉脏话,还会大大加深你和孩子的关系。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孩子需要的不是指导,是陪伴。
最后,我们来说说第三点,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也可说“同理心”。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般是说教,比如告诉他:“你只有体谅别人,别人才会体谅你。”“自私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等等,往往孩子也听不进去,但游戏力父母是这样做的。
你一定见过幼儿园们的“分别大戏”吧,不是抱着妈妈腿不放,就是直接在地上打滚,哭到撕心裂肺的更是大有人在。
即便你明确告诉孩子会来接她,她还是会大哭大闹,这本书的翻译也没逃过这一劫,他通过陪孩子玩了4天过家家,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前3天,孩子选择当爸爸,作者扮演女儿,但作者没有去扮演一个乖小孩的形象,而是像女儿那样大哭大闹,抱着这个孩子扮演的“爸爸”的大腿不放。
这个时候,你猜女儿怎么做的?她蹲下来说:“宝贝,我一会就来接你,然后咱们去游乐场。”她还亲了作者一下,说自己要去上班了。发现没有?孩子在完全复制了爸爸对他说过的话。
到了第四天,她选择扮演自己,这个时候,爸爸就假装离不开女儿,直接说:“我想和女儿在一起,我不去上班了。”
女儿安慰他说:“爸爸,你要负责上班,我要负责上幼儿园,我吃完晚饭,你就可以来接我了”,然后主动和爸爸拉钩。
你看,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玩游戏中,都能成功把自己治愈。但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适合这样的方式,具体怎么做,我们会在第三部分中说到。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你知道了,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大多是亲子之间的联结出了问题,那有效的解决的方式是游戏。因为,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联结,提升自信和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但知道和做到是有距离的,那怎样才能做一个游戏力父母呢?在我们的第三部分,我会告诉你做游戏力父母的三个方法。
这三个方法,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它们是允许孩子置换角色、顺从孩子感受和尝试主导游戏。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步,允许孩子置换角色。
游戏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暂停现实,置换角色,然后拥有主导权。
你讨厌孩子玩网络游戏吗?我想90%以上的父母都会坚绝反对。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选择网络游戏吗?那是因为在虚拟的环境中,孩子尝到了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美好。
你想想看啊,在游戏中,炫酷的动画带给孩子好的视觉体验,动感的音乐又刺激着孩子的听觉,先易后难的等级设置让孩子不断尝到那份“赢”的体验。
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任意选择角色,可以是主持人,可以是队长或者某个英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孩子也向我们发出过信号,只是我们没有在意。
所以,要鼓励和允许孩子去体验他期待的角色。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沉溺与虚拟的网络。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去充当和体验反面角色,就比如孩子想体验暴力角色。
但我想很严肃地告诉你,打压下去的结果往往是孩子躲在你背后做。所以,不要害怕,先去允许孩子去体验所有他感兴趣的角色。
就拿我们前面说的,孩子不上幼儿园,所以爸爸陪他玩了四天角色扮演游戏一样,不论扮演爸爸,还是扮演自己,她都在这个过程释放了情绪,也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二步是顺从孩子感受。
允许孩子角色置换后,我们还要学会顺从孩子感受。不得不说,很多人会把游戏当工具,一心想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生改变。但请你一定不要这样做,否则你不仅削减了游戏的趣味性,也会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
那要如何做呢?无论角色选择还是游戏方式都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根据孩子的节奏来进行。否则,你无法真正看清楚孩子的需要和情绪。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游戏治疗师劳伦斯•科恩曾又一次帮忙照看自己的侄女。这个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离开后就大哭了,她让科恩离开房间,躲在桌子下面哭。
如果你是科恩,你会怎么做?会不会用玩具吸引孩子出来?或者解释爸爸妈妈的苦衷给孩子听?当然也可能有人真的不管孩子,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
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做法,科恩是这样做的。他告诉侄女,因为对侄女担心,所以他不能离开房间,但他可以呆在一个孩子允许的地方。说完,他就开始退,直到孩子觉得可以为止。
这个互动的过程,就是孩子情绪流露的过程,而科恩没有离去给了孩子一种“我在”的安全感。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就从桌子底下跑出来,走近科恩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控制不住流泪。”
科恩就这样静静的抱着孩子,没多长时间,孩子就好了,然后两个人就开始看电影,笑得前仰后翻。
你看啊,游戏力父母必须要学会的是观察孩子,在尊重和接纳基础上,顺应孩子的感受进行。
接下来第三步,适当主导游戏。
允许孩子进行角色置换让你了解了孩子,顺应孩子感受让你们之间建立了信任感,接下来,就是适当引导了。
那要怎么引导呢?我想给你说个美术老师的例子。
他给孩子们安排了画画任务,但们孩子却安静不下来,一直在那里叽叽喳喳地说话。他索性喊大家都站起来,孩子们都以为是罚站,但他却给孩子放了一个视频,让孩子们模仿视频跳舞,他告诉孩子,自己随时会发出很多指令,要保持专注。
孩子跳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命令大家快速停在原地,不能说话,手脚也不能动。你看,这就是很智慧的,他先用动的形式让孩子去释放,然后用静的形式让孩子慢慢静下来,这要比语言引导好太多了,对吧?
其实,生活中,你有很多可以主导游戏的机会,比如孩子早上不起床,你可以买一个声音很大的闹铃,闹铃一响,就故意夸张地跑起来,慌乱的赶紧整理东西,这个氛围会让孩子不自觉参与进来。
总之啊,你虽然不能把游戏当做控制孩子的工具,但借由游戏,你的确可以让孩子主动和你合作。
说到这里,你知道了做游戏力父母的三个技巧,
第一个是允许孩子尝试他喜欢的角色。
第二步是顺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因为你的期待来进行游戏,
第三步是通过一些形式的调整来主导游戏的进行,然后让孩子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你需要注意的是,做好了前两步,第三步才会有效。
现在,你就已经学会了《游戏力》的全部精华内容。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我们探索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你知道了孩子的行为都是加密的,需要你去揭开密码。你还知道了与纠正孩子的行为想比,你更需要做的是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其次,我们知道了孩子天性就喜欢游戏,而游戏的核心是互相倾诉和倾听。你还知道了游戏之所以能够帮助孩子,是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联结,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最后,我们学习了做游戏力父母的3个步骤,很简单,第一步是允许孩子置换角色,第二步是顺从孩子的感受,第三步是主导游戏。
无论如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要记住,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沟通方式,要想让他听话,你必须学会用他喜欢的方式去和他说。
无论孩子的游戏是不是幼稚,也不论孩子是不是选择暴力或者与性相关的游戏,我都想要告诉你,要想让孩子正向积极,你就要允许他玩游戏,而且要和他一起玩,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
亲爱的,我们都不是游戏高手,但我们一样可以做一个游戏力父母,因为游戏力父母的核心不是玩,而是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
最后,我想说,孩子最爱的是游戏,为了亲子和谐,无论如何,你都不要把游戏当成你的敌人。其实,当你真的和孩子玩游戏时,你会发现,当他全身心投入时,你也会被治愈。
――十点读书~光阴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