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完饭,闲着没事儿想去图书馆看会儿书,没成想到图书馆的时候那里还没开门,于是就踅摸到隔壁的书店小坐,边淘书边等。在书店中逛了一圈,猛然间一抬头看到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朋友推荐了好久,可是一直没看,就从书架上取下,趁着等图书馆开门的这段时间随手翻翻。
图书馆开门的时候,自己也基本上把这本书看完了。合上书,眼前浮现的是许三观到医院卖血前猛灌井水和他卖完血挺着憋得难受的肚子一步一晃朝厕所走去的滑稽场面。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许三观从医院出来后到胜利饭店要“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的那种表情。每次卖完血后到胜利饭店要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似乎成了包括阿方和根龙在内的卖血人卖完血之后的一种纪念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中,他们很容易就忘记了连续卖血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的危害。走出饭店,仪式结束,自己的身体好像又变得跟以前一样结实、一样强壮了。人们惯有类似这样自我安慰的方式,这也是中国人独有的乐观。
许三观靠着卖血换来的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卖血”成了许三观应对一切难题的杀手锏,成了他应对人生的最后一丝底气。只要自己还能卖血,只要有这样的“底气”在,许三观就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再困难的事情都压不垮它的脊梁,卖血也就成了许三观在那个年代能够相对保留尊严的活下去的最后底线。所以当许三观最后知道自己的血已经卖不出去的时候,不由得失声痛哭了,他失去正是应对困难,应对人生的唯一砝码。当一个人把生的希望,把活下去的希望寄托于自己“卖血”这件事上的时候,那个年代该有多么的悲哀,该有多么的荒唐。总觉得那样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不就是从那样的年代挣扎着活过来的么。
回头想想,其实许三观还是幸运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有着与许三观同样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的“底气”在,人们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在尊严和活着的纠结中。他们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尊严,坚强地活着,有时候不得不放弃廉耻,卑微地面对自己所面对的一切。但是令我们值得感慨的是,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坚强地活了下来。
记得陈丹青曾经说过,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活着。仔细玩味这句话,觉得这句话很精准地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如此坚强,之所以如此百折不挠的缘故。
奶奶在世时,时常听她说起之前的往事,说着说着往往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奶奶和许多故乡的老人一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坚强地活着,但是他们没有“卖血”的途径,心中自然并没有多少生活的底气,令人感慨的是他们都克服了种种看似不可能解决的困难,坚强地活了过来。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温饱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但是奶奶依然会在秋收的时候嘱咐父亲在家里面多少存几袋粮食,时刻准备着,那是饥饿在他们心中留下的烙印啊。
合上书,从图书馆出来,竟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下了那么大的雪,雪已覆盖天地。希望我们能够一直生活在和平、富强、文明、法制的年代里,可以没有“底气”却依然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2017年1月31日,晚,雪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