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和几个娃爹妈一起带自己的娃搞了个项目式学习:如何过一个有意思的中国年。初衷有二:1.项目式学习听上去很好,究竟怎样?得下水试试。2.平时总在服务别人的娃,能不能带自己的娃也学点啥?和几个同道中人一拍即合,行动起来。
娃们集中之前,我们先集中了一次,主要是确定主题、商讨大致的流程。娃们集中了三次:第一次主要是互相认识、了解学习内容,尝试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回家后分头开展调查,同时查询关于传统过年的资料;第二次集中主要展示了调查结果、查询的信息,分析了调查数据,得出初步的思考与结论;第三次主要是讨论得出的思考与结论,以及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在对活动过程自评与互评之后,又梳理了项目式学习成果报告的框架。因为集中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接下来的具体过年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就是娃们回家各自行动了。
这是我第一次既以教师的身份又以家长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教师的身份是我带着教学目的去设计学习的流程,有意识地想让孩子在其中有多方面能力的获得;家长的身份让我看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的背后,一个孩子是如何展开真实的学习的。结合这两个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对这次项目式学习有以下反思:
1.选题具有时效性,且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恰恰有些忽略孩子的意义。也许这个选题并不是他们特别感兴趣且真实需要研究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过去的年,出生之后就是现在这样过年,没有太多的直观感受与经验,内驱力不足,所以行动的动力不大,后期的方案基本流产了。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实在是个重要的环节。
2.学习的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流程来的,我们也很认真地读了项目式学习的书,还分析了本质性问题、核心概念等。但这个分析还不够到位,其中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能力等还都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的背景知识也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导致学生的获得有些随意。
3.对于辅助项目式学习开展的相关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比如如何开展调查、如何查询信息、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分析数据等等,这些虽不是本项目的核心知识能力,但缺少了也会影响结果的产出。而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显然没有考虑这些,缺少有针对性地教授学习。
4.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如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这是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不是说项目式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就不需要教师的教了。但是这个教何时出现?以什么方式教?哪些需要教?是需要在大量实践中去总结的。也许对于越深度的主题,教也越重要而深入。这个可以作为一个点来研究。
5.评价应该是引领项目式学习的关键。宏蕾的引导中,特别提到了评价,是过程中比较到位的一点。但遗憾的是评价没有贯穿整个项目式学习,导致标准不清晰,做出的东西不到位。这个是设计之初时的一个疏忽。
6.设计此主题及方案时,分得有点多,随意有点多,缺少前后整个过程的一致,导致产出不明,效率有些低。这就是告诫老师备课上课不能想到哪儿是哪儿,还是要备课到位。
应该说,本次的实践设想比较丰满,产出比较骨感。但这一胖一瘦间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做做怎么知道呢?下一个项目式学习,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