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老妈给我打电话说大姨父去福州动手术了,三个表姐夫都过去福州咯。大哥结婚的时候隐约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不确定。后来问了小表姐也得到了确认。老妈又接着说:“你大姨心情不是很好。”我以为是大姨父的身体状况。细问之下,是大姨父埋怨他们太晚动身去福州了。大姨说,几个女婿已经非常贴心,尽心尽力了,姨父却不知道体谅他们,况且去医院动手术得提前预约,已经托了熟人先去医院排号,等医院通知,提前一两天动身过去正好。
这些就牵扯出大姨父的“儿子” 情结,大姨和姨父各自带着一个女儿再婚重组家庭,之后又生了小表姐。但是从我记事起,我就觉得她们很幸福,姐妹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能相处融洽,父母没有血缘关系仍旧亲密。三个表姐我也很喜欢,后来她们成年结婚,三个姐夫性格开朗,相处得也是非常融洽,对待岳父岳母的事情更是让那些有儿子的亲戚们唏嘘不已。我老妈都常感叹,养儿防老有什么用,还不如像你大姨那样多生几个女儿呢,女婿也是半个儿子,她家的女婿可比儿子还上心。确实如此,老人一句夏天越来越热,空调进了房间,一句电视好像有点问题,一台电视进了屋,一句水管有问题,二话不说,姐夫都是亲自动手进行修理……像这些琐碎的小事说个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可是总是看见大姨父眉头紧锁,愁眉不展,常常唉声叹气:“还是人家有儿子的好啊!”
听说,早年大姨父手上的兄长过继了一个儿子在他名下,他也是望子成龙般,悉心教养,培育,供着上到高中,因为高考不利才没有继续深造。但是对于这么一个“陌生”的表哥,我是完全没有印象,只记得小时候见过几次,还真不知道是作为儿子在养。后来又听老妈和姨妈们谈论过一些往事,知道实际上这个“儿子”和大姨、大姨父并不亲近,也从没有过真正的赡养关系,这么多年都是各自过活,也只有大姨父还巴望着当儿子。姐夫们不好多说,表姐们也多有威严,奈何不想伤了老人的心。这也让我想起那年表弟出事,在经历异常细心裂肺的悲痛中,三姨还在日夜的混沌中,从家乡赶来的那些叔叔伯伯们却在计划着谁家的儿子能够过继到三姨父名下,表姐当时泣不成声,我是知道她的。在她情绪稍稳时,我陪着她散心,她告诉我,从小父母就重男轻女,从没觉得女儿有用,直至今日他们仍旧如此,至于我们两个女儿于哪个位置?逝者未安,却在筹划这些无用的事情,真的伤透了心。别说表姐作为局中人,我听着那些古板的长辈们的话语,那一刻我也想问问,难道族谱上的名分真的这么重要吗?你们没有看见两个女婿在这个家庭最为悲痛的时候鞍前马后处理事情的身影?你们怎么能料定他们会老无所依?我也曾问老妈,她只说这是宗族观念,有些事情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家族是坚决反对的,就怕你姨父顶不住压力。我回答,顶不住也得顶,这都什么世纪了,有些东西也该改改了。还好后来的后来,再也没有人说起这事,只是那道看不见的伤痕仍旧在隐隐作痛。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观念过于陈旧,即使计划生育实行多年,仍旧改变不了,总期望儿女成双最为美满,可知天不遂人愿的道理。可知世上有种“亲情”胜于血缘,全然出自内心的那份良知,才是更为持久的“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