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现代人的精神缺陷

人生匆匆,需要慢品!

突然很想写写关于读书的文字。毕竟读了这么多年书,从事工作又是教师职业。教书也十年有余了,所以一直也没丢开过书,而且我还有一个算不上嗜好的爱好——也是读书。可就是没写过关于读书的文字。今日提笔也算是了一桩心愿吧。

我读书少,但读书却是我的一个爱好。尽管工作繁杂,生活忙乱(算是一个读书少的借口吧),我还是会在生活和工作的间隙翻翻书,纸质书不在身边就翻手机里的电子书。但这种在匆忙时间里找空隙读书的感觉总觉得不舒服。似乎读书是让一件读书以外的事情催着做的事。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成了在现代快节奏生活夹缝中生长的一棵树或者一株草。事实上,这样的读书效果也并不好。读故事,情节不连贯,读散文,情感不绵长。总是断断续续,有始无终。时间一久,爱好也流于形式了,成了附庸风雅,成了表面锦绣,自觉赧然。

其实,在当下社会,和我一样的“读书人”应该很普遍吧。人们都忙于生计,为生活为工作劳碌奔波,很少有人,也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更不用说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玩味领悟了。书成了人们生活的附属品,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人生之憾也!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些不知从哪里来的在箱底沉寂了不知多久的旧得发黄的书。早就没有了封皮。由于家里没有多少纸质性的写满文字的东西,所以,我找出那些书来一遍又一遍地看。里面尽是些小故事、小短文之类的文章。现在想想也并不是多有趣,但那时却是我快乐的源泉,给了我精神的滋养。现在我之所以还愿意在闲暇时捧一本书来读,跟那时的习惯养成是有很大关系的。

以前我爷爷所在的院子,是个收购站。里面有很多收来的旧书。因为同在一个院,关系自然惯熟些。我也偶尔能跑进书房里挑几本自己喜欢看的书。所以,有幸读到了小人书。书里有文字有图画,甚是好看。多年过去了,文字早已经忘却了,可书里的图画似乎还在脑海里能清晰勾勒出来。那时我还读过古诗,历史人物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就是爷爷家的《山西老年》,那本杂志每月都有。因为爷爷喜欢看,又没有别的书,我也就跟着看了不少。最喜欢书中间的两页彩纸,上面有画,尤其是那种隐身画,就是明明看上去是一堆乱柴,仔细看却能看出一头老虎来的那种画。还有就是书后面的笑话,我经常会看得笑出声来。我还会把它背下来讲给别的孩子听。

那时候生活贫瘠,那些劣质而少量的书却成了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而且那时候读书,就是单纯的读书,毫无目的,尽管母亲反复跟我们说,多读书吧,别当睁眼瞎。母亲不认识多少字,但她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她从不丢弃或焚烧任何一本书。那些书,虽然“面相”不好,但她都给我们留着。我和哥哥都是教师,我们能有现在好于父母的生活,也归功于拮据年月中那些破旧的书页,归功于那个不识字的母亲。

现代人很少读书,主要考虑到读书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改变,对自己当前的生活也并没有多大帮助。读书不如出去多跑几趟单,多拉几个活儿,不如多结交些朋友,多个发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读书确实是无用的。然而,一个人的生存和成长应该是身体和心灵兼顾的。现实的我们只顾着在物质的世界里横冲直撞,却忘了精神世界的土壤也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和润湿。看上去我们是一个个健全的人,实质上却有了看不见的残疾。

我现在也劝孩子读书,劝自己的学生读书。但已不能用我母亲劝我读书的理由来劝他们。这时,我想到了龙应台写给孩子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如果这个理由说服不了你,我可以再给你一个理由: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有时候不是为了想要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摆脱什么。你有多优秀,将来你身边的人就会有多优秀。换句话说,你有多糟糕,你身边的人也会是多糟糕。你一定不想待在一个邋遢落后的环境中,与周边满是不思上进不讲道理不懂礼仪的人在一起生活。那么,摆脱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超过他们,读书便是超过他们的唯一途径。因为读书多的人是很少没有礼貌,很少不讲道理,很少不变优秀的。所以,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读书,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我想是不用任何劝说的理由的。他自会等到生活的春天,自会等到生命的暖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