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春节假期结束,开始上班了。怎么能够快速摆脱假期的懈怠情绪,快速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呢?
首先,调整生理反应。1,尽可能早睡。假期时,往来的亲戚朋友多,活动多,睡眠不太规律,身体和精神都是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往往要求更专注、规律的作息。因此要尽可能早睡。如果节奏已经打乱了,躺下睡不着,就关注自己的呼吸,像小孩子一样腹式呼吸,这样可以有效地安静下来,即使没有进入睡眠模式,也是很有效的休息。
2,尽可能早起。无论睡得怎样,醒来就起来。不要暗示自己:我都没睡好没睡够呢,再睡一会儿可能会更好。研究表明,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身体会自然唤醒,如果心里感受觉得不够,再睡一两个小时却不足一个睡眠周期的话,身体反而会更加疲累,内在的声音也会充满负面的情绪,影响整个人的状态。睡得好不好,其实对第二天的精神风貌影响微乎其微。对自己状态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限制性信念:我没睡好,我的状态一定不好!这就是暗示的力量,你会给自己下咒。
3,吃好喝好。春节期间,饮食通常是丰盛的,如果没有节制,可能会摄入比较多的热量。进入工作模式,就要注意饮食,最好能够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是否平衡。喝水了没有,装水的杯子是什么样子的、水温如何。如果你观察关注到了这些,就比较活在当下时刻了,饮食对于你,才是真正有价值有帮助的。
有一些食物是有助于提振精神的,比如牛肉、辣椒、全麦面包、香蕉、绿茶、咖啡、巧克力等等,适度食用或者饮用。
4,保持适当运动。心理咨询师建议的运动包含以下要素:音乐、节奏以及身体姿态。瑜伽、太极拳、广场舞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论是听着音乐步行去单位,骑着自行车感受身体的运动节律,都比匆匆忙忙开车赶到单位心情更加愉悦。适当的运动会激发大脑分泌内啡肽,产生欣快感,这时开始一天的工作会让人感觉十分轻松。
其次,注重人际关系。1,积极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问候新春。过节是一个尽释前嫌的新开始,中国人讲究过年期间“不恶口”,也就是不说不恰当的不好听的语言。因此,一句“过年好”,就能给灰色的人际关系增加一抹亮色,让工作场所氛围融洽。心理学研究发现,沉重的工作环境,较差的人际沟通,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压力过大。
2,为自己安排一个小改变。比如发型设计,或者着装风格,都和过去的一年有一点小小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原则是让自己自信和轻松。有一个小故事,讲到一个总是低着头的小女孩,在商店买到了一个人人夸赞适合她的发饰,激动地戴着出了门。她果然发现所有的人都对她微笑,眼神里充满了赞许。如此度过了自信而愉快的一天。晚上回家,她发现发饰不见了,十分沮丧。把自己活动过的地方都找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当她第二天到了商店准备再买一个的时候,店主人告诉她,昨天她出门的时候与人相撞,发饰就掉在商店的地上,老板已经替她收好了。可见愉快和自信原本与发饰无关,只是来源于它带给你的扬起的头和自信的神色。
3,看到别人的改变,并且及时给予回馈。在“忙茫盲”的状态下,我们看不见别人,只顾着自己的焦虑。春节过后刚刚开始上班,关注一下别人的改变,给予及时的回馈,是高情商的表现。人人都希望自己被看到,真诚描述你看到的对方,就能给他带来一天的好感觉。
上班第一天,经常用到的描述对方状态的词汇有“沉稳”“有活力”“活泼”“放松”“新鲜”“有激情”“亮丽”“舒展”“积极”“主动”“正能量”“焕然一新”等正向词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做好心理建设。有几个问题可以问问自己:1,“我需要工作还是工作需要我?”应该是我需要工作,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心理需要。每个人都需要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工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有被需要的感受,满足那个“其实我很重要”的内在需求。
2,“有这份工作和没有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什么不同?”这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思考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算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一书中,人们除了享受之外,也还是要有一些工作去做的,工作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
3,“没有了工作和其他身份认同,你是谁?”你的身份角色设定,对应着都有相关的信念和价值观。清晰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要的是什么,就会有积极主动做好事情的内在驱动力。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弗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