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古时候,有个叫黄香的人,9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他和爸爸两个相依为命,很孝顺。夏天,天气很热,他怕爸爸睡不好,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快了,再让爸爸睡。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他就先钻到被子里把被子捂暖了,再让爸爸睡。
对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长辈要孝敬,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去做的事。
注:从这里开始,《三字经》开始教小朋友学习的内容了。学习,从孝、悌开始。
黄香的故事载于《后汉书》,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出名就是因为他的孝顺,是个大孝子。
百善孝为先,中国人自古讲求孝道,兴科举之前,政府甚至将“孝”作为民间选拔人才的一大标准。可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
为什么要讲孝呢?我们看到,动物界的繁衍,通常幼崽被养大后,便会离开,与养育它的母亲再不相干。而人不同。父母养育了子女二十年,等父母老了,子女便要赡养他们,这是最起码的。如果连这点感情也没有,就和动物差不多,不能称其为人了。
孔子说过,要行“仁”,就从身边的人事入手,所以,孝顺父母是达到“仁”的行为的最低起点。从另一方面来说,父母是我们的佛菩萨,正是因为父母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有机会修炼自己的恭敬心,提升自己的修养,有机会走向“仁”这条路啊!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四岁的时候,每次吃梨,他都挑小的吃,把大的让给哥哥。对哥哥尊敬友爱,是每个小朋友应该早早知道的事。
注:“弟”通“悌”tì,指尊敬兄长。
现在的情形是,只要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宝贝,基本上都是最好的给他吃,全家都紧着他。这么做的结果,小朋友习惯了自我中心,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小的时候就习惯了唯我独尊,又怎么可能希望他长大了会懂事,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善待他人呢?古人讲长幼有序,仔细思考下,是否真的只是糟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