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到5月我28岁了,但是我觉得我依然像个高中生…
“你这孩子怎么不知好歹了,这样难道不是为你好么?我们错了吗?”
如果灰白色的墙壁隔音效果不是那么的好,可能你站在楼下都会听到我们一家的争吵,像这样的“辩论”从我记事到现在可能几十个人的手脚指头加起来都不够数了,每次的问题都是各式各样,但是我们“家庭辩论会”的模式却永远都是,“来,xxx你过来…”然后我就觉得我又回到了读书时代,听着老师如滔滔江水般的提问和唠叨…
02
我是一个一直在爸爸妈妈关怀下长大的姑娘,就算现在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但还是和他们住在一起,享受着他们带给我的免费福利,我不用在外面租房子,所有的薪酬都是我一个人支配,在很多的朋友同事眼里,我是那个最幸福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算是强势的吧,他们总是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定论,会告诉你,你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样是对的,那样不好。一直以来,我就算会反驳,但有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什么用,所以时间长了我默认了我们之间的处事方式。因为我知道在他们的世界里,“为我好”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从来都是可以被忽略在角落里的牺牲品…尽管每次我会抱怨,委屈,甚至咆哮,但是最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一个词消耗“为我好”。
03
记得有那么几次争吵,上学的时候我家的老头会我说,“你把手机放这,这是我买的,你别用。等上了班他会说:“你把房子钥匙放这,那是我买的,你别住。”每次说完这样的话之后的那个晚上,我都会坐在床上,久久的看着透过玻璃反射出来的自己,突然觉得自己孤单的像寒冬深夜里的那片绿植,我是被你种下的,如果有一天这里不需要我们了,你会连我们的根和土地一起拔起。
04
之后的很久,我的思想认知都在一条漆黑悠长的小路里越走越远,我认为我和他们之间是捆绑与被捆绑的关系,我的给予要得到你的服从,否则我随时可以拿回我的给予。有很长的时间,我都在这样一种病态的思想里,我很自卑,我需要倾听别人的意见才可以完成一件事。我甚至无法分清“孝顺”和“自由”的界限。我不知道我的孝顺是不是应该事事被他们满意,即使要牺牲一些我的喜欢;我也分不清我渴望的自由是不是会被别人觉得那是道德上的违背;我甚至觉得我无法真正的独立,因为我要顾及到他们的感受;我更是害怕如果我做错了选择,会得不到谅解,而是听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样的关心。
05
曾经,我不止一次的在深夜站在窗前,透过对面微弱的光想要看看别人家的生活,想知道在不远处的那盏日光灯下是怎样的温馨。现在,这种想法或多或少还是会在我的脑海里,它不会持续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但还是会在某一个点突然拽着我的神经线,时刻提醒自己,你不能想当然。
06
我并不想抱怨我与家人的关系,也不愿意透露自己内心世界的卑微,只是看到曾经被报道出的消息内心总是一颤,“今天这个孩子跳了海,明天那个孩子跳了楼,后天又不知道哪个祖国的鲜花会凋谢”。每每看到,其实还是庆幸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否则放到现在我可能也会上了头条,成为茶余饭后的感叹。
07
我还没有结婚生子,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有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我会成为什么样的妈妈。我想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倾听吧。我想听他说眼中的世界,想听说他内心的美好,想听说他的骄傲与不安。我不想让他有着和我一样的顾虑,不想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任何一个时刻是觉得卑微的,是不被接纳的,是怀疑的。
08
写到这里,又已经是深夜,我又一次看过对面的那个家庭,是温暖的黄光,不知道在那个小世界里正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但期待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