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阅读”与“成长”系列:《明朝那些事儿》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写在前面的话:

我一直推崇学生自由阅读,最初的原因是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自由阅读,并自认为从“阅读”中收获了很多。后来我阅读了美国的斯蒂芬·克拉生撰写的《阅读的力量》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推行自由阅读的决心。这本书里有详细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阅读的力量。接手这一届学生的时候,我带着他们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阅读的力量》,我认为只有在思想上对“自由阅读”本身有了正确认识,才可能真正开始阅读,阅读才可能会有效果。这本书不是很厚,只有一百多页,我希望感兴趣的朋友有空的时候都去读一读这本书。

我打算写“自由阅读”和“成长”系列是因为我在推行阅读的过程中,见证了学生们因为阅读情感日益丰富,因为阅读思想日益成熟,因为阅读灵魂日益有趣。自由阅读真正解决了学生关于理想,关于追求等思想上的问题,这比我们老师空洞的说教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我打算把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的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录下来,这既是帮他们留下记录,也能证明自由阅读的力量。

黄万民同学最近看到《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的第四本,昨日他看了“王守仁”,万民在本子上写下了如下文字:

“看完王守仁的一生,让我十分感慨。他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他创办的心学,引领了明末的思想解放潮流, 流芳千古,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当之无愧的圣贤。

对于如此伟人,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仰,他的名字已经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相较于他所经历的,我所面对的都显得不再可怕,一次小小的期中考试能奈我何,今天读完他的经历,让我充满力量。看到书架上有本《王阳明传》,等我读完这套书,我一定会找来看看。如此圣贤,我可能毕生都无法触及,但他像是一个典范,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看看他如何解决的 ,他像一颗璀璨的星,我不会停止向他追逐的步伐。”

看了万民的记录,我内心甚是欣慰,这就是我让学生阅读的真正目的。绝不是像某些人理解的语文老师让学生阅读是为了语文考个好成绩。这种想法太狭隘,取得好成绩不是目的,顶多是个副产品。万民前几日和谭国兴同学交流的时候提到一件事情。黄万民同学的哥哥叫黄万斌,是去年我刚带毕业的学生。万民说哥哥毕业的时候把高中时代学习用的书籍都卖掉了 ,只留下的几件东西,其中就有自己高中写的读书笔记。万民说初中的时候自己不读书,高中我让读书的时候很不习惯,花了很长时间啃完了《大卫.科波菲尔》,但从此对阅读改观。这一年万民看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写读书笔记也越来越自如。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万民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分数,心中烦躁,颇不宁静,甚至可能有了失意。但看完王守仁万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我相信期中考试留在他心头的阴霾已经散去。书都是优秀的人创作的,而优秀的人创作的书里又有那么多优秀的人。读好书,就是在向优秀的人学习;每天都读好书,就是每天都在向优秀的人学习。“见贤思齐”,人都是上进的,每天读好书,每天都能碰到自己学习的榜样。作为老师,虽然我也每天尽力教育学生,可我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没法做到在一天之内开导所有的学生 ,但好的书籍可以。只要学生们每天都能捧着好的书籍读一会儿,我相信他们的失意、迷茫都会散去,书籍才是让他们最忠实的朋友。

作为老师,我引导学生学习,但我没法自信到让学生向我一个人学习。相较于写书的人和书里的贤人,我是最普通的存在。我能带给学生的知识太有限了,我常常会因为自己的浅薄而不安。所以,我花了最大的力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只有学生都爱上了阅读我才会安心。有那么多贤人为他们引路,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大量的阅读给了他们人生最“绚烂”的底色,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我坚信这一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