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兴智教育名师曹宏博士给明心营的部分学员作了一场生动的直播,主题是: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
曹宏说,人才是可以被淘汰的,但人是不能淘汰的。现在的学校是在培养人才,可以用淘汰制作为评价系统。但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孩子承接了父母的焦虑,教师的焦虑,以及孩子自身的焦虑。过度的压力是杀伤力。自由才能自主,自主才能自律。当写作业变成了一种武器和交换,这是很可怕的一种价值扭曲。
对于孩子不写作业,其内在机制实际上是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逼他写作业,则作业变成了敌人。要让孩子看到作业的意义。
针对玩手机成瘾问题,曹宏说,很多时候手机是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手机的作用有信息收集,丰富视野,补上艺术的欠缺等。手机上瘾的机制是需求和恐惧。
针对孩子不听父母说话,曹宏说,孩子特别烦父母的唠叨:我听了一遍就能懂,你的唠叨是否证明我是个傻子!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摆脱期,14岁是孩子的第二个摆脱期。孩子们的摆脱方法是从家长那里习得的方式,他们会用极端的方式来探父母的底线,这是一种权力的争夺。如同两车相向而行,谁让谁?孩子已经把方向盘拆了,家长如果赢了,孩子就输了。孩子觉得输了,孩子就会报复,躺平也是一种报复。
曹宏风趣的说,现在很多家长似乎看不得孩子快乐开心,孩子一开心,家长就焦虑。孩子在皱着眉头不开心 地做作业,家长就开心了。当孩子被认可被欣赏时,孩子的内驱力就增强了,上进心就会增强。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跟知识交朋友的过程,是拓展资源的过程。
孩子对父母最早是不设防的,父母的话语信息,最容易进入他的内心潜意识。对孩子的赞美要描述其表现,上升到品质,要表扬他自己通过努力而得到的那些方面。对孩子的接纳不代表认同,可以接纳其心情,但不认同其行为,要对其行为给予批评和建议。
曹宏说,所有的情绪都是有价值的。家长要保持定力,不断锻炼“平心静气”,领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