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问快答】孩子口腔敏感,挑食和排斥刷牙,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台湾儿童职能治疗师阿特,专注于推广儿童身心发展和亲子互动技巧。
前几天,有小伙伴在阿特育儿咨询室问到,家里的孩子平时就吃一些软烂的泥状物,不喜欢其他东西放进嘴巴里的感觉,对很多种食材都不喜欢,粗的不喜欢,要咬的不喜欢,出现明显挑食的情况,甚至还不喜欢刷牙,每天刷牙时间一到就像是要打仗了一样。
小伙伴对此感到很头疼,看着孩子挑食严重,又不喜欢刷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孩子挑食的原因有三:
1. 食材单一,种类经验不多
2. 口腔敏感,触觉本体觉调适不佳
3. 从家人身教学来的
而这个伙伴所提出的孩子反应,因为孩子愿意接受的食材种类比较单一,这可以推测应该是孩子口腔敏感所造成的,孩子的口腔黏膜对于碰触的反应会很大。
尽管是轻轻的碰触或稍微黏稠的食材,都会带给孩子很强烈的异物感,更别说是把牙刷放进去直接磨蹭她的牙龈和牙面了,那对他来说肯定是更无法接受的感官刺激了。
这里就要聊到我们的口腔里会接受到的感官刺激种类有哪些?首先吃东西前,我们会张开嘴巴,脸颊两旁的肌肉骨骼会帮助做到这件事情,如果东西比较大,我们就会需要本体觉所提供的反馈,来让嘴巴张得更开,好让我们可以将食物放进嘴巴里。
再来,食物可能会一连串地碰到嘴唇、牙齿、牙龈、舌头、口腔黏膜、咽喉、食道黏膜,由于口腔神经连结很密集,感官反应非常灵敏,任何食物的质地都会引发很丰富的触觉刺激。
这食物的软硬程度、沙状还是流状、湿润的还是干燥的、粗糙的还是软烂的,甚至是食物的温度变化,都是食物所引发的触觉反馈,这样的反馈可以让我们知道吃进嘴巴的东西是什么,让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调整我们咀嚼和吞咽的反应。
如果东西很大或很硬,我们就会用牙齿去把食物切小块一点,然后送进嘴巴里面咀嚼,有些食物很硬,咬起来就会比较费劲,有些食物很软,很轻松就可以咬烂,这些啃咬或咀嚼的刺激会为牙龈带来本体觉刺激。
另外,食物五味杂陈,各种味道都会在舌头不同区块引发味觉反馈,味觉反馈除了可以带来满足感之外,还可以让我们更灵敏地察觉吃进去的东西是不是太辣、太酸、太苦、太咸,我们透过这样的反馈来决定口味的调整,或是喝水冲淡味道强度,以避免吃进会伤害身体的东西。
而口腔和鼻腔是连通的,所以吃东西前后我们的嗅觉也会加强我们对眼前食物的认识,香的臭的、新鲜的还是馊掉了,这都是我们味觉带来的帮助。
所以其实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身体都会引发各种感官反馈,让我们可以避免吃进一些会伤害身体的东西,且更有效率地去调节我们口腔的动作或反应。
一般来说,我们大部分都能接受日常生活常见的食材质地,或微热的食物温度,甚至是多层次口感的转变,但是如果孩子有口腔敏感的情况,东西放进嘴里就容易会引发很强烈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可能会出现把东西吐出来或吃了一口就不肯再吃的情况。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普遍较高,怕孩子噎到,往往都会不经意地把孩子吃副食品的时间拉得较长,我看过不少孩子到了快一岁还在吃煮得软烂的副食品,又或是到了四五岁了,都还是很习惯地帮孩子把食物剪得碎烂,其实这也都是孩子口腔敏感的一大帮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如果长期都是吃比较软烂的食物,或是都剪得碎烂而不太需要咀嚼的食物,这种情况孩子口腔得到刺激的机会很少,很少需要用力,因此比较硬的感觉就特别容易引发本体觉敏感的反应,觉得太硬或要咬很累而不想吃,又或是平时都吃粥状泥状的食物,要孩子自己吃冻状的食物,就很容易会吞不下去,整体感官调整的能力受限所致。
当孩子多半都吃煮烂的食物或是已经调理过的食物,便会不太能接受食物原状或原味,例如胡萝卜或花菜,这些需要啃咬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就会显得特别突兀,而且调理过的东西可能味道都会比较清淡或是比较吃不出单一食材的原味,所以就会发现有些孩子若吃到食物原状,就会做出作呕或是很厌恶的表情。
这种状况往往都是因为孩子察觉到了很少经验到的味觉,觉得那种味道特别不习惯,因此可能就会把东西吐出来或是引发不舒服的感觉,几次经验不好,就会间接造成挑食的习惯,只吃自己熟悉的食物,不吃自己没吃过或是觉得味道很强烈的食物。
同时,我也发现许多家长也会因为孩子只吃什么而偏向煮什么给孩子吃,这个用心是希望孩子至少能吃饱,毕竟生长阶段饿着了也不好,所以在饮食这块,可能还是会迁就孩子多一些。
但是可能也会因此而让孩子对食材的接受越来越局限,变得只愿意接受某种味道、某种质地,甚至是某种大小的食材,这样孩子就更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的食材,探索的经验少,或是生活当中可接触到的种类也不多,这局限性就会越发明显,也会强化了孩子挑食的反应。
所以如果家中孩子出现挑食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先检视一下孩子会不会偏好特定食材或排斥粗糙食物或需要咀嚼的食物,如果有这种反应的话,建议要先调整平时吃的东西质地,例如本来很常吃稀饭或汤泡饭的,就开始提供一些需要咀嚼才能吞咽的食物,本来剪得很碎的,就可以稍微剪断就好,提供孩子更多咀嚼的机会。
另外,也可以渐渐提供孩子吃一些原状食物,所谓原状食物就是经过较少烹调程序的食材,例如只有川烫过的,或是简单拌炒的,刚开始也是可以切碎一点,或是用成丝状,为了降低味道的冲击感,也可以从刚开始一点点,并且混在其他食材里面,到后来慢慢增加量和食材大小,让孩子逐渐接受原状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如果没有这么做的话,其实我们去同理一下,本来我都吃软烂的东西,而现在吃东西忽然要咬得很费劲,那我肯定不喜欢;本来我吃的东西都没有很强烈的味道,现在吃的东西都是原状原味的,那我肯定会觉得味道很重,对某些食物印象不好;本来我吃的东西不需要怎么咬就很好吞了,现在我没咬碎就吞下去还会噎到,这我肯定生气了。
所以建议所有的改变都要缓缓进行,一下落差太大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弹,可能就会直接吐出来或是只吃一口就不再吃了,这样练习机会仍不足,当我们缓缓进行调整后,孩子可以更能接受质地和大小的变化,也比较愿意尝试咀嚼,也会提升固态食物的吞咽能力。
有些孩子会因为家长开始做了一些食材的调整后,例如增加食材种类、食材质地变化、原状原味的呈现,便渐渐就能增加孩子对食材的接受度,口腔敏感的情况就会明显减少,味觉嗅觉可接受的广度也增加,口腔咀嚼吞咽能力也提升起来,挑食情况自然就减少了。
但是有些孩子可能还是没办法因为食材调整而接受得很好,可能仍会因为过于敏感而连一点点的变化都能察觉得出来,所以有些家长其实也很费心地想要尝试调整食材,但发现孩子那嘴好像有侦测器一样,一吃就能吃出有哪里不对劲,例如是不是放了需要咬的东西,或是材质不对,口感不对等。
又或是只要一要吞比较干或比较硬的东西时,就很容易出现作呕反应,甚至没办法接受刷牙时牙刷和牙膏或泡泡水碰触到嘴巴里面的感觉,这些可能都是孩子的口腔触觉过于敏感造成的,我这里可以建议大家一些方式来减缓口腔敏感的情况。
当然有时出现这些状况,也有可能是孩子在长牙齿了,而出现这些口腔敏感的表现,因为不舒服所以会微开嘴巴,进而有流口水或是不喜欢吃东西的情况,所以是否有长牙这事也需要考虑到唷。
提供适当的口腔按摩刺激
洗澡时,可以藉由帮孩子洗脸,按压孩子的双颊、嘴角、嘴巴四周,甚至是脖子喉咙附近,透过擦拭力道的调整,或是点状予以按压刺激,可以让孩子的嘴巴和吞咽部位都能得到适当的刺激,也可以舒緩長牙的不舒服。
另外,可在洗完澡后,拿纱布巾沾了饮用水,在孩子口腔内部做按压刺激,可以按按口腔内膜、每处牙龈、舌头表面、上颚表面等等,一部分可以提供适当的触觉刺激外,还可以确保孩子的口腔清洁。
如果孩子可以接受漱口,就让孩子喝下一口水反复做出吸吮和鼓起双颊的漱口动作,并把水吐出来,这个动作可以引发一个吸力,让水在口腔内引发比较强烈的刺激;但如果孩子无法接受漱口,我们就先让孩子在口腔按摩后,喝杯温水,进而提供吞咽机会,造成一连串的口腔刺激经验。
当孩子可以接受嘴边按摩、口腔内按摩、漱口动作,我们再提供孩子牙刷进行动作练习,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做出刷洗牙齿表面的动作,动作轻柔且放慢,让孩子慢慢接受刷洗牙面的感觉。
这时建议还不要太勉强刷洗牙齿内面,因为上颚或舌头四周的触觉更为敏感,对内侧刷洗的刺激可能会引发比较强烈的排斥感,当孩子对刷洗牙面接受度较好之后,我们再慢慢调整到牙齿内侧刷洗,起初也是动作轻柔且放慢,尽量避免刷到上颚或舌头,让孩子慢慢接受口腔有硬物在移动的感觉。
当孩子可以接受这些刺激之后,基本上刷牙的意愿就会比较好了,整体而言刷牙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切勿一下就给予太强烈的变化,并且要先从比较不敏感的部位开始做起,这样接受度会更好。
调整饮料或汤品的浓稠度
刚开始我们给孩子喝的可能都是开水或是泥状的食材,可以慢慢去增加食材的黏稠度,或里面有一些食物残渣,如牛奶燕麦、含苹果泥的苹果汁、有碎肉或蔬菜渣的汤品,慢慢提供多样化的口腔刺激。
另外也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吞咽的反应,有些孩子喝水常会呛咳,这就建议可以提供稍微有点黏稠的汤品或饮品给孩子,刚开始可以让孩子小口小口尝,孩子在吞咽时就比较能察觉到黏稠液体的流动,而不会像水一样流动得那么快,这样有助于提升吞咽调节反应。
等孩子比较能够对流质食材适切反应,比较不会呛咳之后,便可以提供孩子使用吸管吸吮饮品,刚开始也可以提供黏稠的饮品,如酸奶、可以用吸的果冻等,可以让孩子比较能适切反应,来得及稳定地吸吮和吞咽吸进来的东西。
这么一来,孩子也能经验到更丰富的口腔刺激和吞咽反应。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孩子很多喜好也是透过生活经验习得的,如果大人特别排斥什么食物,会特别把一些食材挑出来或吐出来,甚至是会对特定食材给出很强烈的负向评价,孩子自然也会对特定的食物做出同样的反应。
例如我遇过一个家长很讨厌吃榴莲,每次看到榴莲都会做出作呕的表情,然后跟旁人再三强调榴莲真的很难吃,她的孩子也随她的反应,每次看到榴莲都会非常嫌弃,但有次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一个榴莲千层蛋糕,却意外地非常喜欢,问了我那里面是什么东西,我说了是榴莲,孩子瞬间一脸诧异的样子:“没想到榴莲这么好吃!”
所以其实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喜好,但如果家长能意识到自己的喜好也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反应,在生活当中可以尽量淡化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的负向反应,例如不喜欢就默默不吃就好,不要特别做出厌恶反应或强调自己不喜欢的感觉。
建议留下孩子自己尝试体验新事物的权利,孩子自己经验了喜欢与否,都是他自己的反应,每个人的确有自己的喜恶,我遇过许多家长自己也有不喜欢吃的东西,但遇到孩子不喜欢吃某种东西时,却常会以“为孩子好”为名义而逼迫孩子吃,其实这样反而会造成吃饭时的压力,反而对孩子对于用餐这件事情多了更多没必要的压力。
我建议只要是不会真的影响营养吸收的,我们不需过度地去强调孩子的反应,或勉强孩子一定要吃。至于想要拓展孩子饮食均衡,或对不同食材的接受度,那还是可以从烹煮或备料方面去做努力。
希望大家在餐桌上用餐都可以开心,且越吃越健康。
我是阿特老师,
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职能治疗师,
有什麼我幫得上忙的地方,都歡迎提問。
台湾职能治疗师阿特在此开设【阿特育儿咨询室】,欢迎大家前来咨询育儿问题,问题范围扩及0-12岁的儿童身心发展(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视知觉、书写、阅读、感觉统合)与亲子互动技巧。 提问方式请以简信为主,我收到问题后将会提供快问快答,由于大家咨询问题常有重复,因此我往后将会把内容都统整到这里,让每次问答都能解答到更多人的育儿问题。
如果喜欢我写的文章,欢迎点个关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