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见了一些亲戚,听着大家谈及同辈或者晚辈的现状,对身边寒门出的学子做了下总结。
案例一,我表妹。舅舅的女儿,跟我一个年级,小学一起读了6年。不同于我,表妹从小是学霸,考上本省最好的大学后来还读了研究生。舅舅初中没毕业,舅妈从小没读过书,舅舅对读书人有莫名的崇拜,平常也喜欢看书,他最爱的就是《家庭》。别笑!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看《家庭》,你可以评价他品味有问题,但对于一个初中没毕业混迹于菜市场的人,只要他手上拿的是书,我们都应该给予崇高的敬意!舅舅因为自己没文化,做生意常吃亏,深谙知识的可贵。于是在我都不知道课外读物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表妹家已经开始订各种期刊,各种学习报。课堂上大家不会做的题,表妹轻而易举搞定,然后说学习报上有这例题。活脱脱的别人家的爹妈啊!舅妈在为人处事方面一直受到妈妈这边家族亲人的诟病,而且跟我还有深深的过节,但单从督促学习这个问题上,她是个优秀的母亲。表妹家教异常严格,除了做作业就是做家务,舅妈还会定期跟老师交流,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每次找表妹玩,舅妈都用仇视的眼神看我,似乎在说:我家娃是要上大学的,你们这些猫猫狗狗别碍事儿!多年以后同学们谈论起舅妈都会觉得后怕,庆幸当年自己没耽误表妹。表妹初中顺利考到市最好的高中,然后一路绿灯。
第二个案例,小舅舅家的大女儿。小舅舅家有三个孩子,依次是表弟,大表妹,小表妹,说的是大表妹。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大表妹从镇上的中学考上了我以前的高中,镇上的中学教育水平奇差,能考到县城绝对是使了十八般武艺。大表妹读高二的时候,一天妈妈告诉我:小舅舅和小舅妈逼着大表妹辍学。当时我在读大学,学费靠贷款,生活费靠家教,深深知道,只要考上了大学,经济上的出路有很多,靠自己都能解决,只需要熬过高中就好。大表妹家当时的情况是,小舅舅和小舅妈都有赚钱能力,正值壮年,表弟也已经上班,小表妹读初中,义务教育只需要生活费。一家3个人赚钱,2个人读书,在普通厂工都月薪4000的时代,竟然说供不起大表妹读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供不起是借口,认为女子读书无用才是最本质的原因。大表妹争取了几次,均被反驳然后就辍学去工厂打工了。小舅妈这几年经常会让我帮忙给大表妹介绍对象,我也很认真地想过可以把表妹介绍给谁的问题。结论就是:自己妹妹肯定想她有个好归宿,得往上找吧,那就高中朋友圈子了,可高中圈子基本上最低学历就是大专,人家又看不上一个高中没毕业没特殊颜值没特殊家庭背景的农村姑娘啊!表妹现在还在工厂打工,今年听说找了个男朋友是工友。
第三个案例,轮到我出场了。我出生在农村,4岁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生活异常艰难,在我的童年时期就没见过家庭经济条件比我们家更差的。我母亲在我们村算是有文化的人,考上了高中,因为是女儿外公没让她上。母亲对我们学习从来不管,其实是无暇顾及。她说过跟读书最多的一句话是:像我们这种家庭,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你们尽管读,只要你们能考上,砸锅卖铁都让你们读。我对小学的可怕记忆并不是暑假前做不完作业,也不是恶毒的教导主任,而是每周班会课班主任催学费的点名,因为他们手上的名单总会有我。每次他们点完名字,我就觉得自己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深深地自卑,但即使这样,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辍学。现在回想,应该是母亲读书出人头地的思想早就植根于我的内心。
小学跟表妹在一个班,镇上的学校,成绩中等。小学毕业就开始分流一部分同学(是的,我们省的人不太爱读书),这部分同学基本上是成绩差,家庭条件差(最差的也比我家的好),父母觉得读再多书也无用,所以破坛子破摔就辍学了。初中搞了点关系到了县城一个重点班,成绩中等偏上,初中毕业时出现了大的分水岭,由于镇上中学教育水平有限,我的那帮留在镇上读书的小学同学,大部分踏上了打工的征程,一个班50人,大概还有10个左右能考上高中,继续拼大学。这10个左右的人后来都读了大学(包括大专)。直到这时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去打工或者可以辍学,而身边的很多小学同学似乎觉得初中毕业然后出去打工似乎是必然的结局并且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解放欣然接受。后来长大了才直到,他们的父母基本上对他们读书的期望就是初中毕业,我觉得这有很强的暗示作用。记得还在备战高考的时候,一个初中毕业出去“混”得好的小姐妹回来请我吃饭,她说她现在也是白领了,反正就是在工厂里不用自己干活,做事都是动笔杆子或者在电脑上打总结报告,一个月工资1800,我依稀记得她跟我叙述时怡然自得的神情,好吧,那一刻我羡慕她(当时我月生活费200),我对自己说,放松点,考不上高中大不了去打工!现在回想,我从来都把考大学放在第一位,只有在考不上大学了,没学校要我了,我才会选择去打工。我并不是觉得打工就低人一等,我母亲常说: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年龄的事,打工40.50都会有人要,但读书,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读完大学我依然可以选择去打工,但一旦去打工上班了,就再也很难回到学校。
高中阶段由于心智慢慢成熟,越来越觉得,像自己这样的家庭,没钱没权,除了读书好像真的无法改变命运了(那时候还不知道嫁人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奋发图强,高考正常发挥,上了重本线,学校也是自己喜欢的。高考后又分流一部分,并且大都是考了上了大专的女同学,原因我的分析有二。一、重男轻女。我的同学里父母辈上过大学的几乎没有,如果是儿子考上大学,无论是什么野鸡大学,他们都会硬上,好歹也是大学,是家族中一种学历的突破,名头好听。但如果是女儿,终究要嫁人的,光耀的是别人家的门楣,不值得。二、觉得大专学历性价比太低。随着大学扩招,大专确实没太大的用处,还不如去读职业学校,学技能,投入时间段,产出快。理性地分析性价比确实有点低。有句话说得好:有钱害儿子,没钱害女儿。一个家庭有钱富裕了,往往纵容男孩子,日后变得骄横跋扈,容易犯事,条件反射想到李天一;而如果一个家庭同时有儿有女,出现经济危机,往往只能让女儿辍学成全儿子。真理!
不管是一个习惯,还是一种兴趣,或是对于读书,如果你想你的孩子有一分坚持,作为父母就得有一百分的坚持。没有坚持不下去的孩子,只有不够坚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