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离开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投入到宁静安详的大自然怀抱里,哪怕是暂时的,也可以让身心获得一番全然不同的呼吸和感受。这至少是一种出发前的期待。
虽然来得稍晚一些,已是秋天的时节,没有见到繁茂的草原,和竞放的野花,但是那种肃穆和辽阔,似乎比夏日更加鲜明。
碧蓝如洗的天空,万里无云,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似乎具有了一种溶解万物的神奇。走在这蔚蓝的天幕下,内心也被时时感染着,仿佛有某种天籁般的召唤,驱使你总想向着远方迈进。
走在阳光里,有身心被交融的感觉,好像原本灵与肉分离的自己,被光照融化了,然后又重塑成了一个崭新的形象,感觉上大不一样。
草原上曾经没过膝盖的绿草,已全被割草机收割切碎,装在卡车上拉走,变成了牛羊的青色美食。余下来的草根,远看仍然像黄绿色的绒毯,铺满空旷的草原和起伏的土丘。
清晨的阳光,已经十分的耀眼辉煌,散发着令人舒服的暖意。虽然温度越来越高,但是闪烁在草根和低矮野菜上的露珠,尚未完全褪去,还在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蚂蚱和蝈蝈那一类的昆虫,发出摩擦翅膀的“呲呲、嚓嚓”的声音,此起彼伏,忽远忽近,提醒你,宁静的草原上,仍然富有一派生机。它们也是目睹和伴随草原荣枯循环的原住民,这是它们的世界。游人,则是个不速之客。
庆幸的是游人很少,这样你才能更深刻地体验到草原的辽阔和雄浑,才能感触到自我的坦荡和舒展。这是一种远离人群的放松,是不受喧哗所扰的独处,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在都市里,你曾经拥抱过蓝天吗?在那儿,它被楼群切割成碎块,它常常是灰蒙蒙的,它常常被你忽略或者感觉失望。它被污染了。那些雾霾不但遮蔽视野,也遮蔽着心灵。你因此而看不见或看不清周围的世界,进而也忘了去审视自己。
污染并不代表朦胧美,它破坏的是宇宙的圣洁和人性的真实。
草原,这毫无遮掩的晴空下,一切都带着一种裸露的真实,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阳光下,你需要坦荡,诚恳,问心无愧,沉着大气。
走在草原上,心头时不时生起一股说不清的感叹和思虑。在这远离闹市人烟稀少之地,它的白天是灼热的,它的夜晚是清凉甚至寒冷的。生活在那里的人的生命力,因此而有着一种强大的韧性。
游客们来了又走了,留下的只是数不清的垃圾。旅游,总有一定的破坏性。有时禁不住去想,这匆匆而来和匆匆而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得到了多少?
晚上,大家都要住到城里的宾馆去休息。不禁联想,如果让自己长久居于此地,是否受得了这生活的枯燥和寂寞。我们对草原的向往和赞美,只不过是一种好奇,并不是爱。
归根结底,它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蛮荒之地,可以保留着来观赏,并不适合久居。它可以属于牧民,牛马和羊群,但不属于其他人,因为其他人是一种破坏。
幸亏如此,我们还有一些古朴得少的可怜的荒凉或安静之地,偶尔来一趟,清洗一下总是忙碌混沌的落满尘世灰尘的灵魂,要不,精神也就没有了这片刻的逃离和喘息。
生存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憎恶又无法摆脱的无奈,各种层次的攀缘、不甘与挣扎,都在草原感受静谧的那一刻里,变得黯淡或丢在了一边,被暂时遗忘了。
青草,野花,阳光,露珠,蓝天,白云,旷野,羊群,湖泊……不一样的氛围,带来不一样的回响。它唤醒的是你内心中,曾经悄悄死去的一部分,至少在这一刻它复活了,让你看到关于活着的善与美的一面。这不是体力的恢复和补充,而是对心灵的给养。
所有的面目可憎,都是与人相关的。绝不与大自然的相干。大自然永远是它自己,只适合领略,不适合侵占。人类的过多足迹,正在破坏它的美。
适可而止是一种保护。不要开发,也不要来得太频繁,应当尊重它的生命节奏。
草原的颜色,蓝得透明,绿得悠远……
就让它们留在记忆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