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教,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笔记(一)

      最近读了雷夫老师《第56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老师的心里话》,收获很多。

      雷夫老师记录了他如何对学生进行“因人施教”的故事: 在他的班级里有两个学生,“……生日相差不到一个月,自幼儿园起就在一起上学。然而除了都是男孩,其他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埃里克沉默寡言,乔治却快乐聪敏(这样的例子在我自己的班级里常常遇到)。自然,这两个孩子由于性格和能力的不同,在学习方面表现得天差地别!雷夫老师决定要同时帮助这两个孩子,让他们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
        美国的小学(像我们一样)有很多课程,要通过所有的课程对于基础极差的埃里克来说“难于上青天”。雷夫老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发现“导致他成绩差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帮助差生最好的方法,是按重要程度对课程进行排序”。斟酌再三,雷夫老师为埃里克拟定了一个方案,“让他重点掌握一些关键技能,同时放弃一些此等重要的课程”。他帮助埃里克慢慢地学习数学和英语,使他逐步掌握了基本的计算和做好了准确无误地写一段文章。经过雷夫老师的专门辅导,埃里克变得自信起来,仅仅一年的功夫,便从一个垫底的差生变成一个跟多数同学无异的中等生。
        我想到了自己班级里的一些“差生”,他们的状况和埃里克很相似,作为教师,我应该怎样帮助他们?雷夫老师的方法给了我一些启发。我应该给予这些同学更多的关注,像雷夫老师一样帮助他们先掌握重点的或者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从这一点入手,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和学习的兴趣。虽说有“木桶原理”,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对自己的学业充满兴趣、能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功,不是更重要吗?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 “有的老师为了帮助几位差生,不得不把多数孩子长时间撂在一边,让他们觉得无聊透顶”。针对这样的情况,雷夫老师是怎样做的?他没有因为帮助埃里克,便放慢整个班级的学习速度。他在对埃里克进行辅导的同时,鼓励聪明的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因此,和埃里克同班的优等生乔治不但没有成为“牺牲品”,反而取得了更加骄人的成绩。他不仅出色的通过了所有考试,而且在艺术和体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对于优等生,我应该像雷夫老师一样,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更多的内容,让他们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发展,让他们的天赋和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拓展。
        学生生而不平等,各方面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雷夫老师的做法值得称赞,雷夫老师关爱学生、倾心教育的精神更值得我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美国的众多名师中,很难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给人以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
    Sting阅读 1,667评论 0 1
  • 一斤玉米面,一克小苏打,先用开水把玉米面烫成半干状态(有干玉米面也有湿玉米面)等凉一会儿后均匀加入小苏打,再用凉水...
    刘小羊_0d7f阅读 1,249评论 0 0
  • 现在的各种小学,初中,高中聚会的时候大家互相介绍互相回忆,而我却一点想不起来那些人,除了极个别玩的好的同学,其他...
    蛋蛋向着太阳阅读 345评论 0 1
  • 借我一日光阴, 去地界与她相守,相思可解; 借我一身豪胆, 忘天条为她逆天,此生...
    东临观沧海阅读 103评论 0 2
  • 话说现在什么都贵,物也贵,人也贵,中小型的团队想要生存并发展就只能拼命的提高效率,在此搜罗了最适用于20人以下的小...
    jsfzebjj阅读 1,827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