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的启蒙
——罗才军老师文言文三则评课
多年没有近距离的接触语文教学了,文言文教学接触几乎为零。有的只是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模糊记忆,记忆中就害怕老师点名翻译文言文,甚至比用白话文翻写文言文更难。听了罗才军老师的课,颠覆了我对文言文的印象。原来文言文可以这么有趣,老师可以教的无痕,学生可以学得有味道。
1·学生可以自己玩文言
罗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又调侃,学生在短时间内喜欢这样的语言沟通方式甚至是老师本人,课堂充满活力。罗老师在了解学生可以流利正确的通读文言文后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耳目一新的理清人物关系,杨氏父、杨氏、杨氏子。学生代入式理清自己与父母关系,用标题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用古文的方法来介绍自己。
活动二:罗老师用“梁国杨氏子七岁甚聪惠”文中的第一句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学以致用,让学生的句式介绍班上的同学。整个课堂基调是愉悦的、轻松地、主动地。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内驱力下学到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
二、教师教的无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罗老师的教学里,和其他老师有同感,教学方式巧,教学思路新,教学效果好。
在我对文言文学习模糊的记忆中,都是教师示范朗读文言文,然后是逐字逐句的讲解文言文的意思,生怕学生没有学懂文言文,事实上我真的是害怕翻译文言文,理解翻译是难点。罗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称呼。从寻找称呼入手,然后揭示文言文的特点——称呼多样性。学生在寻找中需要阅读,联系上下文来看,对全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能,提升了阅读能力。
三、学生读对、读熟、读懂了文言文
学生文言文阅读读对、读熟上罗老师另辟蹊径,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读懂上罗老师代入式体验人物的特点巧妙,一是找出谁为谁设果,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学生是聪慧的。二是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杨氏子的聪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未闻这个词中体会杨氏子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有教养的聪明。这个环节突破学生对“惠”字的理解。三是让学生拓展来说,老师与学生对话,老师是黄夫子,柳夫子,你怎样回答。体会、运用学生读懂了文言文。
本课罗老师教学文言文三则,后两则文言罗老师处理的也是自然巧妙。或演或读无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有效引导,提升学习力,学生潜力无限。做好学生文言文的启蒙,教学生一时为学生谋一世的发展而下功夫,但前路艰辛遥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