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连理工实验室的研究生上吊自杀的新闻逐渐走向发酵状态,朋友圈里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昨天晚上读新闻的时候读到他的遗书,整篇遗书读起来,给人一种绝望、无助、没有希望的悲伤之情。
我想自杀的那位研究生他所读的专业大概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才会觉得做实验是那么的难,数据收集的是如此的艰难。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对于他的遭遇,我深有体会,我所读的儿科专业包括大学所读的医学专业都不是我想要读的专业。我想去学旅游专业或者师范类,做一个快乐的人,或者从事自己想要的专业。可是在大学填报专业的时候我的母亲极力劝我去读医学,后来我屈服了。我去了我不喜欢的医学,本科五年的学习,每一次考试都让我崩溃,都让我极度后悔为什么要去学医。
后来总算是艰难毕业了,本想找份简单的工作安安静静的上班,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可是妈妈又让我去读研,无奈之下又去读了研,可是只有读了研才知道,真的好难啊。从研究生论文题目的选取,到论文开题,再到论文书写,这个过程让我几度想要退学自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真的是让我焦虑不安,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太懒,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牢,让我在论文的书写过程中真真正正的经历了一场人生磨难。
本以为在毛坦厂复读的那一年已经让我见识了人生的艰难,可真正经历了论文书写以后,我才发现,那些经历过的日子真的不算什么。回想起书写论文的那些日子,我连夜里做梦都在分析数据,查阅文献,排版。简直比噩梦还要可怕。可能许多人不太理解,不就是一篇论文嘛,有我说的那么夸张吗?对于读过研究生的人而言,这其中的艰辛自然不必多言,对于没有读过研究生的人而言,可能在他们眼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书写论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计划制定好,规规矩矩的收集,应用合适的软件分析,得出结果,然后分析分析不就完事了吗?
事实上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直到我自己开始了课题数据的收集,才发现这其中的困难实在太大,一方面材料在收集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中断,还有可能一部分数据只有开始,没有后续。更有一些虽然符合课题要求,但实验对象不配合,许多的数据都是不能够使用的。而论文的书写对于实验数据的多少是有要求的,达不到数量,这篇论文的质量以及可信度都将大打折扣,因此数据的收集才显得格外的重要。同时也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推倒重来,除非是延迟毕业,然而延迟毕业对于研究生而言,增加的不仅仅是毕业的压力,还有和师弟师妹们一起毕业的尴尬,以及同一级都已经毕业工作了,而自己还在继续读研的羞愧之感。
可即便数据都收集好了,分析数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研究,对于数据的分析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进行卡方检验,有的需要t检验,有的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检验,总而言之,对于数据的分析方法很多,如果不能选取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没有可信度的。即便方法选对了,那么很大可能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无意义的,或者与自己需要的结果相反,又或者压根数据不能用。这时你可能会问了,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老老实实正确的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的结果怎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没有意义的呢?
很遗憾的告诉你,这就是有可能的,也许这一百组数据中,有七十组数据是有意义的,但另外三十种可能就是没有意义,但是你并不知道是哪三十组,当这七十有意义的和三十组无意义的放在一起分析的时候,这一百组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就是错误的或者无意义的。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重新制订计划,重新做实验,重新收集吗?你根本来不及,这个时候留给你的只有绝望!尤其是对于实验周期长的,比如需要实验一年的。对于三五个月周期短的还好,可能还来得及重新做一遍,找出问题的关键。正像大连理工的那位学生一样,因为疫情被夺取的半年时间,足以毁灭他的希望。
当数据分析一切顺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时,书写论文也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不仅要把得到的结果分析的清清楚楚,还要把相关的研究讨论写的有深度,有见解,能给人启发,能给其他人在治疗或者其他方面指导。这一部分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想当初我就是因为讨论部分写的不够深刻,不够有新意,来来回回修改了不少于八遍。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对自己大脑的折磨和摧残,每一次卡壳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次写的能过关吗?够深度吗?有新意吗?然而每一次导师看过以后,都会被无情的退回来修改。直到我熬夜看了许许多多的相关的文献以后,写的才让导师满意。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简直把我折磨的不成人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明明大连理工的研究生没有经历什么特别大的挫折,却让他选择自杀的原因。因为这种来自自己,来自周围环境,来自未来的压力,让他倍感绝望,而从绝望中解脱的唯一方法就是离开这个世界。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现在回想起曾经的日子,已经不足为惧,未来的生活还是美好的,所以啊,请对自己好点吧,毕业的事情,自己尽力就好,一切随缘,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