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是艰难的,我们不知道将会面临怎样的迷茫;成长路上是开心的,我们会收获到自己努力付出的果实;成长路上是既定的,我们每走一步都决定着未来绝非偶然。
阿伦森一生是幸运的,明星哥哥为他指引方向,诸多大师为他提点学习,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美满的家庭,可敬的同行和挚友,真是让人忍不住羡慕幸运之神太偏袒阿伦森了。然而,阿伦森的成功真的是因为他的幸运吗!换句话来说,如果这些幸运都给你,你能保证拥有类似阿伦森的成就吗?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或哥哥姐姐说一些大道理,我们都很反感,当他们开始说时我们就抵触的在内心挣扎“什么时候结束,我还等着去玩呢”,我们从没认真的听他们说的是什么,当然也从没思考过。阿伦森小时候也喜欢玩耍,也抵触哥哥贾森向他说教,不同的是阿伦森抵触的是哥哥贾森的说教的态度,而我们抵触的是所有。阿伦森喜欢贾森说的大道理,所以他认真思考贾森说的人生尽量不要去抱怨;阿伦森欣赏贾森的洞察力,所以他愿意做个有心人,观察“笨手笨脚”的小丑体会到功夫在戏外。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到阿伦森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扑克游戏摊位上的话筒男问阿伦森能否替他当班时,他自信的接受并出色的完成且被升职加薪,这源于他梦想着话筒男的职位并为之付出努力。这些都是阿伦森的小时候,这些不是我的小时候。
‘我想这就是大学,能学有所获的地方并不限于课堂。’这句话是阿伦森在初入大学时和同学讨论约瑟夫.麦卡锡后感悟到的,这时的阿伦森已经步入了大学,偶遇马斯洛展开了他热爱一生的心理学。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因为我的成就动机并不高。我有想法,有追求,但是我懒于行动,懒于坚持。“如果只选择能够证实自己假设的案例,就永远无法验证假设的真伪”用这句话形容我感觉挺合适的。我之所以没有多大进步是因为我一直再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没想到去推翻借口逼迫自己行动。这是阿伦森给我的启示,但这只是一小部分。“牛棚”里的实验得出“一旦完成任务规定的时间变长,人们就会认定真的要花这么多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很实用的结论;“失态效应”告诫我“在犯错前,你最好确保自己一开始做得就近乎完美”;阿伦森写《社会心理学手册》的研究方法章节启示我在事情还没开始着手之前先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用尽全力后的失败比一开就逃避更令人进步;古尔维奇问阿伦森是否喜欢《人是机器》的回答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读书,怎样读书不叫死读书这些道理;虚伪范式研究让我认清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教导他人、督促他人……
阿伦森在T组中感悟到的“社会上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自我保护”也让我联想到我的周围的人的行为,同学之间为了隐藏自己的嫉妒行为转而用蔑视的方式表达,试图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例如一个你从没交谈过、了解过的同学,他只是某些方面比你优秀,你就感到讨厌他,讨厌他的言行举止,为了掩饰自己的嫉妒行为你用蔑视的行为拒绝他,用错去评判他所有的行为,从而忽视了你根本不了解他。阿伦森的这一感悟让我醒悟,原来有些时候尝试着沟通或许比嫉妒更能让自己进步。
回顾这本书,细想阿伦森与自己,会发现阿伦森的一切真的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