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问朋友:“你读了多少书?”
“一吨。”她表情夸张耸了耸肩。
我翻了个白眼:“书有论吨的吗?骗人都不打草稿。”
“有啊!”她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扔给我。
那是一则关于法国人读书的故事。
法国驻上海领事郁白先生在离开中国时,买了很多书籍,友人问他:“你买了多少书?”
他笑答“两吨。”中国友人很是疑惑,书有论吨记吗?
不久之后,他到法国参加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发现法国人对图书的喜爱,在地铁、街头和公园等场所,随处可见神情专注,悠闲如呼吸一样的读书人。
读书象呼吸一样自然,不正是一个人热爱读书的真实写照吗?
01
我们的日常在做什么呢?
清晨,急急忙忙地起床,做饭,搞定熊孩子,挤地铁,开会,做项目,昏昏沉沉忙到下班,急急忙忙奔回家,累得象狗。
回到家里,一堆要洗的衣服,哭闹的孩子,没洗的碗,杂七杂八的事,打乱了年初读书的计划,要怎样做才能完成呢?
02
职场人每天忙完公司的事务,再处理家事,时间已经支离破碎,可供自己支配的整块时间真的很少,要怎样利用碎片时间读书呢?
写下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
将书放在随处可见的地方。
有计划地在某一领域书籍系统化阅读。
多形式阅读书籍,比如听书,阅读拆书稿或思维导图。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时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自己写这样的题目,是如何的思路,如果作者写的和他想的一样,就不再读这本书,所以一本书一两夜就能搞定。
正如呼吸一样,读书要汲取养分,远离雾霾。
03
读书的时候,有意识的引领自己读一些有助于自己成长的书籍,碎片化阅读后再整合成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就是书的价值。
只有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实现跃迁。
良久见我无言,朋友嘻嘻笑道“你还当真了,我是说我卖了快一吨的书!”
我抬眼望她,猛然想起这家伙的儿子刚刚高考完,估计卖了几麻袋的教辅书籍。
我笑答“人家用吨买书,你用吨卖书,人家买书黄金万两,你的书卖了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