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堂生涯规划的课,是自我角色认知。这个知识点经常应用的理论是舒伯的生涯彩虹图。因为是高中生,我并没有过多的给同学们去讲理论,而是通过一个现场招聘的情景剧,让大家展示自己不同角色,感受应该担负职责和义务。我设置的情境是四名同学扮演应聘者,班级的其他同学成为招聘者。我作为主考官提出问题,设置岗位要求。
我设置的岗位,第一个条件是具有非常大的奉献精神,没有具体工作时间,保证随叫随到。第二个条件,做这项工作必须身兼数职,掌握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比如说教育、医疗、保健,营养美食等多方面的技能都需要。第三个条件,这项工作没有任何工资和报酬。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当我说出第一个条件的时候,同学们非常兴奋,兴奋的理由是可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就可以了,当我又附加一句,必须保证随叫随到的时候,同学们的感受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出现了很反感的情绪,这是什么工作?太苛刻了,我可以保证几次,但不能保证一直这种状态,没有时间限制是很不错的,但是随叫随到,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半夜喊我们也要去上班吗?应聘者们一口气说出好多不满。通常来讲,这样的工作时间要求真的没有人性化。当我说完第二个条件的时候。分别让应聘者阐述自己的感受,不同的同学感受不同。有的说太难了我做不来;有的说我可以一点一点的学;有的说要求这么高,工资是多少;而作为招聘者的全体同学,通过应聘者感受分享,来断定哪个人入选。当我说到第三个条件,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报酬时候,应聘者的情绪简直出现了愤怒。他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语调和语气都明显的激动,四位体验者有坚决放弃的;也有的体验者说如果我是实习期间,能在那里提升能力,学点东西我会坚持一段时间,前提是我可以随时离开;有的人直接不屑的说,这工作傻子才干。
更多的学生推理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职位角色。我想告诉大家,这样的职位在我们生活每个空间随处可见。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每一个人也都会充当这样的角色。只不过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索取,一直没有注意而已,这项工作就是为人父母。学生听到这个答案的瞬间,马上的低下头,沉下脸,面部表情陷入了沉思。这种场景非常安静。这一刻他们心动了。思考着被自己忽略许久的父母,自己的愧疚之情。也许在思考自己未来的任何一种角色都要承担责任。无论是哪一种,我想都会让他们觉察到人生就是在不同间段,充当的着不同的角色,应该尽到不同的义务,从开始就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了解自己,做好规划,适应社会,做好自己,努力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一生的角色。